旅遊的空間經濟分析

旅遊的空間經濟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陝西人民齣版社
作者:楚義芳
出品人:
頁數:261
译者:
出版時間:1992-12
價格:5.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4026139
叢書系列:青年經濟學博士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旅遊的空間經濟分析
  • 1
  • 空間經濟學
  • 旅遊經濟學
  • 區域發展
  • 旅遊地理
  • 空間分析
  • 經濟地理
  • 旅遊規劃
  • 空間計量
  • 區域經濟
  • 旅遊空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提要

全書從空間分析的角度,對中國旅遊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遇

到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評價、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的經濟影響

三個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探討和科學實證。

作為開篇,第1章就全書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旅遊空間經

濟分析的方法論進行瞭討論,並迴顧瞭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一

般進展,為全書的展開作瞭方法論上的鋪墊。

第2章到第5章,論述的是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評價問題。作

者認為,目前國際上關於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評價的理論和技術

都已趨成熟,中國已具備建立自己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地評價係

統的條件,但由於中國學者在這一課題上的研究存在方法論上

的錯誤,所以未能建立起能投入實用的評價係統。作者提齣,旅

遊地開發評價可以分為三個相互獨立而又最終關聯的部分:旅

遊資源評價,旅遊地區域條件的評價,以及旅遊地區位特性的

評價。

作者運用層次分析方法、特爾斐法和分級標定評分法,嘗

試建立第一個中國觀賞型旅遊地的評價係統。在構築的旅遊地

評價模型中,設立瞭三層評價因子,第一層有3個評價因子,第

二層和第三層評價因子分彆為9個和3個。根據旅遊地所在之

環境,將觀賞型旅遊地分為海岸型、河流和湖泊型、山嶽型、平

原型以及文化古跡旅遊地五類,就各類分彆建立旅遊地評價模

型。為瞭獲取25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值,作者嚮國內旅遊及相關

領域的學者和專傢就因子間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徵詢,經過定名

量化處理,共獲得8312個有效原始數據。在此基礎上,形成瞭

由5個終因子模型和12個中間模型與子模型組成的中國觀賞

型旅遊地評價模型係統。

模型中18個底層評價因子的分級標定評分依賴於具體的

評分標準,這是一項技術性和經驗性均很強的工作。作者基於

自己的考察和研究經驗,提齣瞭部分因子的分級評分標準,並

就其餘的因子之分級評分問題作瞭一般性的探索。在第5章,作

者以湖南的武陵源和南嶽衡山為實例,對中國觀賞型旅遊地評

價係統的應用問題進行瞭討論。

第6和第7兩章探討旅遊容量問題。旅遊容量這一課題於

1963年由萊佩奇提齣,各國學者相繼作瞭一些研究,但從概念

的運用到具體如何量測一直沒有共識,概念亦相當混亂。作者

在綜閤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首先將旅遊容量的概念規範化、係

統化,然後就其量測和應用作進一步的探討。作者提齣,旅遊

容量是一個概念體係,它由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兩大類概念

組成。基本容量包括旅遊心理容量(旅遊感知容量)、旅遊資源

容量、旅遊生態容量,旅遊經濟發展容量和旅遊地域社會容量,

非基本容量指旅遊閤理容量、旅遊極限容量、既有旅遊容量、期

望旅遊容量、景點容量、景區容量、旅遊地容量以及區域旅遊

容量。

基於上述明確的概念框架,作者就各個具體容量的量測繪

齣瞭相應的公式,容量的量測也清楚地錶明各個容量之間存在

的關係。旅遊汙染通常同旅遊超載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旅遊

容量可以作為旅遊規劃和管理中的一個有效工具。此外,旅遊

容量在決定旅遊地的開發規模、在旅遊地域的比較中都有顯明

的應用價值。

第8章和第9章采用有國際上通用的方法,對國際旅遊的

經濟影響進行瞭定性與定量相結閤的探討。作者指齣,從創匯

的角度來看,國際旅遊相對於有形齣口和其它無形齣口,既有

明顯的比較優勢,也有自身的局限。國際旅遊業的創匯效應在

中國的各大外匯來源中處於相對重要的位置,而且中國國際旅

遊的換匯成本明顯低於商品齣口。然而,由於中國國際旅遊業

仍處於高投入的早期階段,加之在某些方麵旅遊的宏觀管理措

施乏力,中國旅遊外匯收入的漏損非常嚴重,甚至高齣發展中

國傢開發國際旅遊早期的一般漏損水平。僅就目前來說,淨旅

遊收匯對平衡中國對外收支逆差中的貢獻仍是有限的。在減少

外匯漏損方麵,中國國際旅遊業還有很大的潛力。

一般說來,發展中國傢的國際旅遊業相對於國民經濟的其

它産業,在投資迴收、勞動生産率(經濟效益)等方麵有明顯

的優勢,中國國際旅遊業尚沒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改革開放

十餘年來,國際旅遊業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逐漸增大,每

美元旅遊外匯收入大緻導生24元人民幣的國民生産總值。1979

~1988年國際旅遊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大緻為1.4%。由

於中國旅遊外匯的漏損率很高,國際旅遊應有的對於經濟發展

的影響極大地被削弱瞭,在未來的旅遊工作中,中國必須在降

低外匯漏損方麵有所作為。此外,國際旅遊業在一定程度上應

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産業,而中國國際旅遊業相對於其它産業錶

現為明顯的資金密集性,全員勞動生産率又不明顯高於其它産

業,這錶明中國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待解決的結構

性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楚義芳1963年生於湖南

湘潭縣。

198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

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南

開大學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

1986年研究生畢業並獲經濟學

碩士學位。嗣後留校工作並在職

攻讀博士學位,1989年夏以《旅

遊的空間組織研究》通過答辯,獲

經濟學博士學位。1989年10月,

應邀以研究學者身份赴英國倫敦

經濟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進修,

1991年4月迴國。

現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

研究員,主要專業領域為城市和

區域研究、旅遊研究。

為高等學校本科教材《旅遊

地理學》(高等教育齣版社)的主

要撰稿人之一,發錶有《旅遊地開

發評價研究》等20餘篇論文,留

英時為英方作有《倫敦中心區旅

遊業研究》(Toutistlndustryin

CentralLondon―ResearchRep-

0rt)的研究報告。

目錄資訊

目 錄

內容提要
1緒論
1.1旅遊的空間經濟研究進展
1.1.1.基本概念
1.1.2.旅遊的空間經濟研究主題
1.1.3.國內外研究進展
1.2旅遊空間經濟分析的方法論
1.2.1.一般研究方法
1.2.2.旅遊的空間分析方法
1.2.3.材料來源
2旅遊地開發評價
2.1問題和研究進展
2.1.1.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
2.1.2.國內外研究進展
2.2評價方法
2.2.1.基本模型和價值標準
2.2.2.特爾菲法
2.2.3.層次分析法
2.3旅遊地評價總模型
2.3.1.評價總模型
2.3.2.各種模型及因子權重的比較
2.3.3.關於總模型的討論
3旅遊資源評價
3.1旅遊資源與旅遊活動
3.1.1.旅遊資源和旅遊地的分類
3.1.2.旅遊資源因子與旅遊活動的關聯
3.2中國旅遊資源評價模型
3.2.1.旅遊資源評價中間模型
3.2.2.旅遊資源評價子模型
3.2.3.旅遊資源評價模型
3.3旅遊資源因子分級評價
3.3.1.關於因子評分
3.3.2.旅遊資源因子質量的分級評價
3.3.3.旅遊資源因子規模的分級評價
4旅遊地區域條件和區位特性評價
4.1中國旅遊地區域條件評價模型
4.1.1區域條件評價因子
4.1.2.區域條件評價模型
4.1.3.區域條件因子分級評價
4.2中國旅遊地的區位特性評價
4.2.1.區位特性及其對客流的影響
4.2.2.區位特性評價模型
4.2.3.區位特性因子分級評價
5中國旅遊地評價係統及其實用
5.1旅遊地評價模型及其應用
5.1.1.旅遊地評價終因子模型
5.1.2.評價實例
5.2關於旅遊地評價係統的討論
5.2.1.評價模型的適用範圍
5.2.2.評價結果的動態特性
5.2.3.評價係統的實用
5.2.4.評價的科學功能
5.2.5.評價的主觀與客觀性
6旅遊容量理論研究
6.1研究進展概述
6.1.1.國外研究進展
6.1.2.國內研究進展
6.2旅遊容量問題的焦點
6.2.1.旅遊容量的定義
6.2.2.旅遊容量確定值存在的可能性
6.2.3.旅遊容量標準的普適性問題
6.2.4.旅遊容量的變化特性
6.3旅遊容量的概念體係
6.3.1.旅遊容量是一個概念體係
6.3.2.基本容量
6.3.3.非基本容量
7旅遊容量的量測及其應用
7.1旅遊容量的量測
7.1.1.旅遊資源容量和旅遊感知容量
7.1.2.生態容量
7.1.3.經濟發展容量
7.1.4.旅遊地容量
7.2旅遊地開發規模和旅遊地域比較
7.2.1.旅遊地開發的極限規模
7.2.2.旅遊地域之間的比較
7.3超載、旅遊汙染及其控製
7.3.1.超載與旅遊汙染
7.3.2.消除汙染與控製旅遊流強度
8國際旅遊的創匯效應
8.1旅遊的性質
8.1.1.旅遊的經濟特徵
8.1.2.旅遊的比較優勢和局限
8.1.3.旅遊對經濟影響的兩麵性
8.2旅遊作為外匯來源的重要性
8.2.1.旅遊外匯收入與齣口外匯收入
8.2.2.旅遊創匯在貿易中的位次
8.2.3.換匯成本和進口傾嚮之比較
8.3.漏損和旅遊淨外匯收入
8.3.1實際旅遊花費和名義旅遊外匯收入
8.3.2.漏損及其發生
8.3.3.淨旅遊收匯與平衡對外收支
8.3.4.漏損的國際比較
9旅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9.1旅遊與宏觀經濟的發展
9.1.1.旅遊對於經濟影響的程度
9.1.2.旅遊與國民生産總值的增長
9.1.3.産業發展優勢比較
9.2旅遊的乘數效應
9.2.1.乘數效應
9.2.2.旅遊與其它産業的關聯
9.2.3.旅遊的産齣乘數
9.3旅遊的收入效應
9.3.1.旅遊與國民收入的增長
9.3.2.直接與間接收入效應的比較
9.3.3.收入乘數
9.4旅遊的要素密集性和就業效應
9.4.1.旅遊的要素密集性
9.4.2.旅遊的就業效應
附 錄
附錄1.特爾斐問捲錶及徵納結果統計
附錄2.求取旅遊地評價因子權重值的計算機程序
附錄3.美國內政部土地管理局擬定的土地供遊憩活動
適宜度分級評估係統
附錄4.海水浴場建設之指標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