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

士与中国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著作包括《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后汉的生死观》(英文)、《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现代儒学论》等多种。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620
译者:
出版时间:2003-01
价格:6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428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历史 
  • 知识分子 
  • 中国文化 
  • 文化 
  • 士与中国文化 
  • 思想史 
  • 中国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士在中国史上的作用及其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决不是任何单一的观点所能充分说明的。但是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士与中国文化》所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不用说,这当然只能是一种宏观的历史。但宏观若不能建筑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则将不免流于空泛而武断。因此《士与中国文化》不取通史式的写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的研究。作者余英时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前两天Laputa君说这本书分析得很精彩,但是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怪,大概是因为在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古代的东西。 桃子毛君说现在P大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并不像西方汉学那样注重理论,而就是在研究文学史。 我则想起了列文森君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里写道,当经书仍然是...  

评分

看结构,是想写一部关于士”的中国文化史,但作者对”士“的理解和梳理并不像其学术后期那么清晰系统(如《朱熹的历史世界》),仅有的观点亦未能贯穿一致,第三章之后的专题,支离破碎之处甚多、勉强之文甚多。第一章《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算是绪论,着力最深;第二章...  

评分

评分

评分

《序》 中国古代之士,大致相当于今日之“知识分子”。士的“中心任务”: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写作手法上是史学专题的研究。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较,使中国文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形态,本书便是通过“士...  

用户评价

评分

韓星老師史學前沿選讀。讀起來太順暢,哪裡不對。。。我對立論就表示懷疑——「士」,對應「知識份子」?最後一章重點讀了,對商人認識的演變與韋伯結合有意思。

评分

韓星老師史學前沿選讀。讀起來太順暢,哪裡不對。。。我對立論就表示懷疑——「士」,對應「知識份子」?最後一章重點讀了,對商人認識的演變與韋伯結合有意思。

评分

非常适合新时代中国知识年轻人读,作者因为旅居美国,文笔很文化氛围很浓厚也很“以华卖华”

评分

大致看了下,引言太多

评分

这是余英时的文集,但大体上可由“士”这根绳串起来,仅仅确实隋唐以及科举部分。士起源于低级贵族,春秋战国从王官之学到“天下裂”,下层贵族与庶民流动融合,孔子的巨大影响之下,士遂专为文士。士在战国抗争的背景下收到追捧,齐国的“稷下”制度达到顶峰,树立了道高于政的理念。随后大一统政府的控制下,道统渐弱。汉初朝廷尊黄老,体制从秦制(儒表法里),循吏从儒(以吏为师,先富后教)。到魏晋,士不再是战国时的游士而豪族门第,在精神上也走向标新立异的清谈玄理之风。到宋明,新儒家受佛教影响,弥补形而上而成理学、心学,而商业的发达,四民重新异业同道:士魂商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