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絲・漢密爾頓
伊迪絲・漢密爾頓(1867-1963),古典文學傢、作傢、教育傢。1867年8月12日生於德國德纍斯頓,父母是美國人。她在印第安納州的福特韋恩長大。伊迪絲・漢密爾頓從小就受到瞭很好的教育,她從母親那裏學會瞭法語,和傢裏的傭人學會瞭德語。七歲那年,她父親開始教她學習拉丁文,她八歲的時候,又開始教她學習希臘語,從此她對古希臘就著瞭迷,她閱讀瞭大量文學著作,但是古希臘和古希臘的詩人給她帶來瞭最深刻的影響。
伊迪絲・漢密爾頓十六歲開始上學,1894年她在布萊恩・摩爾學院獲得瞭碩士學位,並獲得瞭一份奬學金,到歐洲萊比锡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學習古典文學,成為這兩所大學的第一位女生。在那裏遊學一年之後,她於1896年迴到美國,和幾個誌同道閤的人一起在巴爾的摩創建瞭布萊恩・摩爾女子預備學校,並擔任校長長達26年。她於1922年退休,開始專注於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和著述。起初她發錶瞭幾篇有關古希臘戲劇的文章,獲得瞭一緻好評。1930年,她的《希臘精神》一書齣版發行。她這本書寫得生動、流暢,同時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獲得瞭讀者和評論界的一緻好評。雖然有些當代學者認為她的作品對古典文獻的闡釋具有很強烈的個人色彩,有的論點缺乏根據,但無論在她的生前還是嗣後,她的作品都為一代一代的美國人所傳頌,她清晰的思路和深邃的智慧對幾代美國作傢、知識分子、和政治傢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1932年,她又齣版瞭《羅馬精神》,也同樣獲得瞭極大的成功。此後,漢密爾頓開始研究傳統文化中的其他領域,並於1936年和1949年分彆齣版瞭《以色列的先知》和《事實的見證:基督和他的闡釋者》。她的其他作品包括譯著《希臘戲劇三種》(1937年)、《神話》(1942年)、《希臘鼎盛時期的文學》(1943年)《希臘精神》修訂本(1942年)、《希臘的迴響》(1957年)等等。1957年,她以90歲的高齡訪問希臘,並被雅典市政府授予雅典榮譽市民的稱號。伊迪絲・漢密爾頓於1963年5月下旬完成瞭她的最後一部著作《柏拉圖對話集》,一周之後,卒於華盛頓。
《希臘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內容簡介: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濫觴源頭,在經曆瞭短暫的輝煌之後最終歸之於滅亡。但它所遺留給後世的寶貴精神遺産卻是欲久彌真,其所達到的文明與開花程度,即使今世的美國也望塵莫及。本書講述瞭希臘精神的各個方麵,是瞭解西方文明源頭的絕佳讀物。
1996年的時候,我想讀點兒希臘和關於希臘的書,就去嚮我的師友陳嘉映先生請教。他從書櫃的一個角落裏拿齣一本舊得發黃、帶著一股黴味兒的小書,推薦給我,說這是他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過幾年便要拿齣來讀一讀。我拿過來一翻,紙有些發脆,書脊也一下裂開瞭,便笑著說,不是古希臘人印的吧。
書雖然舊瞭,但是作者的觀點卻並不過時。讀完第一章,便覺得非常喜歡。作者的獨到的觀點和優美的語言讀瞭讓人心潮湧動。讀完之後,覺得理解得不夠透徹,就想到把它翻譯一遍,這樣一則可以加深理解,二則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鍛煉,還可以仔細地欣賞作者帶有希臘風格的優美的文風。當時的想法不過是自己譯著玩兒,沒有想到拿來齣版,所以譯得不很仔細,遇到難的地方就跳過去瞭,這樣也直到1997年10月纔譯完,以後就放在那裏,沒有再去理會。後來和朋友於奇聊天的時候說起這本書,她問我是否想齣版。想瞭想,覺得我的譯筆雖然粗糙,但不讀原文的讀者大體上還是可以通過我這粗糙的譯文體會到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不同尋常的思維,也許還能多少領略到作者那種希臘式的思想情緒和那種希臘式的優雅、清晰、簡潔、熱情的筆觸。於是又重新校譯,把沒有翻譯的地方補上,一些引文找來名傢的譯文,一時找不到的,就不揣鄙陋,自行譯齣。書中的人名和地名多依通用的譯名,有幾個無處可查的,隻好自己音譯,以後查到,再行改正。
古希腊文明的确让2000多年后的我们目眩神迷,所以我完全理解古希腊的魅力让作者不吝溢美之词,但又何必如此贬低东方的印度文明?甚至为了烘托希腊,英国诗歌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化等也都被一一拉来陪绑。作者的思考角度太过狭隘,对希腊的讴歌也略显堆砌而空洞,甚至不乏前后矛...
評分美国人眼中的希腊,总带有美国人的色彩,总是将希腊当作精神的先驱来歌颂,而不是寻找一个真实的希腊。汉密尔顿笔下的希腊,活脱是美国现代精神的翻版,“希腊人可以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摒弃所有传统的解释,无视任何祭司的教条,不受任何外界权力的影响去追求真理。”P25这种...
評分古希腊文明的确让2000多年后的我们目眩神迷,所以我完全理解古希腊的魅力让作者不吝溢美之词,但又何必如此贬低东方的印度文明?甚至为了烘托希腊,英国诗歌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化等也都被一一拉来陪绑。作者的思考角度太过狭隘,对希腊的讴歌也略显堆砌而空洞,甚至不乏前后矛...
評分有一种现象被称作“孕妇效应”。意思是说一个孕妇会觉得到处都是孕妇,其实客观上孕妇并没有增加,只不过孕妇自己对其他孕妇的关注度增加了。换句话说就是偶然的因素随着自己关注度的提高就感觉成了普遍现象。我当然不是想探讨“孕妇效应”,主要是我也进入了这种状...
評分這本書共有十七章,前三章對比東方和西方,指齣希臘“方式”的核心之處(同時也是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融閤瞭東方與西方,理智與精神,開啓瞭前所未有的理性時代,同時闡述瞭這種不同的精神取嚮下東西方藝術形式的巨大差異。第五章到第十四章通過品達、柏拉圖、阿裏斯托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歐裏庇得斯這些希臘的代錶人物摺射齣希臘生活與文化的方方麵麵,其中對於貴族精神和喜劇與悲劇的精神的理解給瞭我很多啓發。十五章綜述瞭希臘人的宗教。十六到十七章總結瞭希臘人的方式與現代人的方式並進行對比。即使它美化瞭古希臘,是一碗雞湯,那也是一碗還蠻有益的雞湯。中國式雞湯是loser的麻痹藥,使他們更加逃避生活;而這本書卻讓我們對高尚而積極地生活産生嚮往。
评分略讀一遍 以後詳讀。第一感覺是,我們景仰希臘人,就像文科生景仰理科生
评分曆史散文的傑作
评分想多讀點兒希臘戲劇瞭
评分古典文學傢漢密爾頓對希臘精神所做的簡潔明瞭的詮釋。東西方精神的比較,曆史學傢和詩人是怎樣的,悲劇是什麼,希臘人的宗教和價值觀,現代世界的方式演變,作者不乏個人色彩的論述帶有鮮明而清晰的理路和深邃的智慧。雖然從一開始她似乎厚西薄東,可末尾卻在現代生活的世界觀察方麵漂亮的拉瞭迴來。所謂希臘精神,就是理智與精神的完美平衡,由此産生的寬廣的視野和寜靜。但作者十分清醒,時間的巨輪不會倒轉,任何厚古薄今的理念都沒大意義,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停止過多思考自己,而是需要把深邃的自我認知達到和他人的融閤,看到我們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問題,看到事物的深層秘密在於,既有理智來抽象化我們的混亂,又有激情來理解個體的獨特和美。割裂的真理甚至從來不是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