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哈貝馬斯專門論述認識論問題的一本重要哲學專著。全書一氣嗬成,渾然一體,作者在書中抓住瞭認識論問題,從思想史的角度,對認識論進行瞭曆史的考察。
【 导言:在《知识与兴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68)》中,哈贝马斯通过思想史梳理,试图建立知识与道德(interest)的一种关联模式,这种关联试图将康德-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模式(在解放性的反思(emancipatory reflection)那里,知性与道德是同一的、实践性的...
評分【 导言:在《知识与兴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68)》中,哈贝马斯通过思想史梳理,试图建立知识与道德(interest)的一种关联模式,这种关联试图将康德-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模式(在解放性的反思(emancipatory reflection)那里,知性与道德是同一的、实践性的...
評分【 导言:在《知识与兴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68)》中,哈贝马斯通过思想史梳理,试图建立知识与道德(interest)的一种关联模式,这种关联试图将康德-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模式(在解放性的反思(emancipatory reflection)那里,知性与道德是同一的、实践性的...
評分【 导言:在《知识与兴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68)》中,哈贝马斯通过思想史梳理,试图建立知识与道德(interest)的一种关联模式,这种关联试图将康德-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模式(在解放性的反思(emancipatory reflection)那里,知性与道德是同一的、实践性的...
評分【 导言:在《知识与兴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1968)》中,哈贝马斯通过思想史梳理,试图建立知识与道德(interest)的一种关联模式,这种关联试图将康德-费希特的先验唯心论模式(在解放性的反思(emancipatory reflection)那里,知性与道德是同一的、实践性的...
P277,幻想與烏托邦。一切抽象的普遍規律中都包含一定的偶然現實?
评分哈貝馬斯在目的理性、價值理性的基礎上提齣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是指人們未經歪麯的行動,是建立在人與人實現明晰的相互理解。係統世界侵入生活世界,公共領域在“現代性”大眾媒介壓迫下消亡。
评分知識三型,裝逼必備。我在多個場閤都提到過。。。
评分好舊的書,看不下去
评分翻得不太好。譯者似乎沒有充分理解哈貝馬斯對現代Wissenschaft的感覺,導緻時常無法理解一些比較復雜的句子,而隻能用自己的邏輯生湊上去,關鍵概念也亂七八糟,最終呈現齣來的意思滑嚮完全相反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