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这本《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于1949年首次出版于美国,是作者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这决定了本书论述的范围。“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它充满了摆脱束缚的愉悦,自以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神学史观的藩篱。启蒙哲人自豪地宣告,那个带着上帝的启示和末世的地狱景象的历史已经被抛进了垃圾堆,“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构建心目中的历史图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从其本身的完整意义上讲,进入了自觉的形态。启蒙以降,众多历史哲学家如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接连粉墨登场,一台接着一台地唱着伏尔泰定下基调的老戏。
洛维特在书的开始就直指这种“历史哲学”的本质,即“以一个原则为导线,系统地解释世界历史,借助于这一原则,历史的事件和序列获得了关联,并且与一种终极意义联系起来”。进而他敏锐地指出,“如果这样理解,则一切历史哲学都毫无例外地依赖于神学,即依赖于把历史看作救赎历史的神学解释”,而这本书的目的则在于阐明“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
古希腊循环往复历史观 基督教终末论—神义论—历史神学到历史哲学—历史主义—近代进步史观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存在普世价值,因而也就不存在一种最终目的。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这恰恰是进步史观所追求的——正是因为有如同现代乌托邦思想一样的预设(理性、完美秩序)才...
评分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杀戮史,在残酷的杀戮之后,人类通过自我认识再回归到救赎,然后用新的历史观来判断这个世界,逐渐由救赎转化为进步,由超验转化为世俗。对历史的思索,正是人类对自我的关注。本书认为道义的承担者再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自身,人类的自身意志...
评分古希腊循环往复历史观 基督教终末论—神义论—历史神学到历史哲学—历史主义—近代进步史观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存在普世价值,因而也就不存在一种最终目的。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这恰恰是进步史观所追求的——正是因为有如同现代乌托邦思想一样的预设(理性、完美秩序)才...
评分【上帝创造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演化的历史、救赎的历史:救赎是一个过程(从蛮荒到现代)】 历史只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就是上帝创造的历史 把历史分成2部分:真实的、和(先知)假设的:这种分类可能是不对的:历史是同一的、上帝创造的历史可能是以演化的方式逐步...
评分古希腊循环往复历史观 基督教终末论—神义论—历史神学到历史哲学—历史主义—近代进步史观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存在普世价值,因而也就不存在一种最终目的。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这恰恰是进步史观所追求的——正是因为有如同现代乌托邦思想一样的预设(理性、完美秩序)才...
布克哈特、马克思和尼采都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罗蒂也可以。
评分太有感染力的书!救赎历史,即叩问终极意义的历史。在历史中能否堪透人类命运,甚至可以超越时间?如果相信命运的话,那么有没有想要的具体命运呢?人只是渴望无状的未来。
评分: K01/3122-3
评分序言、一二章
评分布克哈特、马克思和尼采都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罗蒂也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