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称之为“学园之灵”,恩格斯称之为“最博学的人”。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见解。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分支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诗学、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智慧和真理的热爱与追求。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心得传达给读者,全集主编苗力田先生又编选了带有注释的《亚里士多德选集》(包括形而上学卷、伦理学卷和政治学卷,1999—2000年出版)。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单行本。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亚里士多德最具影响的著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和《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单行本的译文与《亚里士多德全集》大体一致。个别术语和人名的改动,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电子版时亲自订正的。单行本的注释与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脚注中所引证的希腊语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对应拼写的。
对西方哲学名著的译介和研究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准确、完美的译文,深入、详尽的注释,以至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是只能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断接近这一境界,既有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动。我们愿与学术界一道,不断为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什么是形而上学? 个人比较喜欢亚里士多德的文风,我认为他是为数不多的主动意识到“表达要清楚明了、不要故弄玄虚”的哲学家。更为难得的是,亚里士多德在某些问题上做的arguments,即使拿到现在来看,还能杀死一大片神棍们。 因为著作本身的条理清晰,所以在阅读的同时做些...
评分苗力田先生翻译的此本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争议很大,但手头却也只有此译本,就只能将就了。希望此文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一些亚氏关于“形而上学”的一些探讨吧。 开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该句就如“人,认识你自己”的力度仿佛。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爱智慧。那么什么...
评分哲学史让我了解,仅仅知道一个人、一种哲学说了什么是不够的,一个学说只是一个答案,其言外还有它所面对的问题,它的论据或者说来源,以及其更深的蕴意。今天,我就是出于这点考虑,考察一下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来源。 简单回顾一下“四因说”的问题和作为答案的内容: ...
评分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去世两个多世纪之后,“Metaphysic”一词方才出现。众所周知,后人编亚里士多德手稿时,编完《物理学》一书,便着手有关第一哲学手稿的编撰工作。由于手稿是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写就的,而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没有给有关第一哲学的这些手稿...
评分什么是形而上学? 个人比较喜欢亚里士多德的文风,我认为他是为数不多的主动意识到“表达要清楚明了、不要故弄玄虚”的哲学家。更为难得的是,亚里士多德在某些问题上做的arguments,即使拿到现在来看,还能杀死一大片神棍们。 因为著作本身的条理清晰,所以在阅读的同时做些...
亚氏罗列了一系列西哲中绕不开的各种范畴。
评分亚里士多德一声呐喊,几千年来所有领域的学者都在呼应。很显然,亚里士多德没有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但是这本书依然如空气、水和盐一样伟大,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的探讨了一个伟大的问题,如何用符号来研究和表现世界,又如何再把符号映射回世界本身?世界没有规则,混杂不堪,凭什么这些算苹果?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所谓锐角,又如何理解?这项研究到底适合于什么范围?人类使用符号加以分析,代代传承,乃有今天。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思维的强大,在《物理学》和本书中对于运动的论述,你可以听见量子力学的胎动。思考万岁,人类万岁。
评分亚里士多德一声呐喊,几千年来所有领域的学者都在呼应。很显然,亚里士多德没有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但是这本书依然如空气、水和盐一样伟大,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的探讨了一个伟大的问题,如何用符号来研究和表现世界,又如何再把符号映射回世界本身?世界没有规则,混杂不堪,凭什么这些算苹果?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所谓锐角,又如何理解?这项研究到底适合于什么范围?人类使用符号加以分析,代代传承,乃有今天。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思维的强大,在《物理学》和本书中对于运动的论述,你可以听见量子力学的胎动。思考万岁,人类万岁。
评分说不得说不得
评分亚里士多德一声呐喊,几千年来所有领域的学者都在呼应。很显然,亚里士多德没有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但是这本书依然如空气、水和盐一样伟大,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的探讨了一个伟大的问题,如何用符号来研究和表现世界,又如何再把符号映射回世界本身?世界没有规则,混杂不堪,凭什么这些算苹果?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所谓锐角,又如何理解?这项研究到底适合于什么范围?人类使用符号加以分析,代代传承,乃有今天。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思维的强大,在《物理学》和本书中对于运动的论述,你可以听见量子力学的胎动。思考万岁,人类万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