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Jean-FrancotsLyotard,1924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为《现象学》,走上了以理解历史为真实任务的漫长教学与研究道路。他对意识形态的深刻批判扩展到美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对思辨叙事的怀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成为他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车槿山,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文系,1988年于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现代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文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著有《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后现代条件下的知识问题”,涉及了19世纪末以来.受到科学、文学、艺术行为原则影响的文化状态,对现代的评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指出后现代的科技发展向人们提供了权力的增长,使知识变成了商品,成了决策的因素与手段。技术标准并不能判断真实与正义,在分歧中产生了相对临时的、制约性的真理标准。
第一章: P17:我们可以想象,知识不是根据自身的“构成”价值或政治(行政、外交、军事)重要性得到传播,而是被投入与货币相同的流通网络;关于知识的确切划分不再是“有知识”和“无知识”,而是像货币一样成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用于投资的知识”,即一方面是为了维持...
评分第一章: P17:我们可以想象,知识不是根据自身的“构成”价值或政治(行政、外交、军事)重要性得到传播,而是被投入与货币相同的流通网络;关于知识的确切划分不再是“有知识”和“无知识”,而是像货币一样成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用于投资的知识”,即一方面是为了维持...
评分 评分 评分其实对于利奥塔这类学者,非常想提醒的一点是:你们告诉别人要区分“解放”和“辩证”这两种叙事,而实际上你们“辩证”的比谁都厉害~索绪尔、后维特根斯坦和罗兰巴特排列组合不亦乐乎~
评分如副题所说「关于知识的报告」,它所披示的正是知识的合法化如何被生产,再重构,最终瓦解的历程;出乎意料的是,这里并不涉及文化,更与大众文化无关;解读文本的关键是理解利奥塔在科学话语和叙述话语之间做出的区分;那么,这个被利奥塔如此称道的叙述话语究竟是什么呢,这需要更深入的研习;而实际上,利奥塔定义的叙述话语正是这文论发射出来的另一道灵韵和弧光,它绝对不逊色于对后现代状态的揭示。
评分本书所谓的后现代状态主要是指后现代的知识状态。利奥塔首先确认了知识是当今社会组织的主导原则,然后发展了一种后现代式的“知识”观点。这种知识观拥护异质性、多元性,肯定“局部”规则,试图超越现代知识的“元叙事”及宏大的合法化图式。作者认为现代的知识观具有排他性和虚假循环建构的问题(如通过技术巩固合法化),与之相反,后现代式的知识观通过思辨、错构、叙事模式的竞争显然能提供给我们一个更开放更“合法”的答案。
评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严重打击到了我的积累和智商!哭粗来。。。
评分利奧塔1979年的La condition postmoderne: rapport sur le savoir,自然与哈贝马斯论福柯的意思一样,乃是68年五月风暴事件后的产品:通过考察科学知识目前的地位,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科学知识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依附于权力,虽然它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成为权力冲突的最重要赌注之一,但双重合法化的问题不仅远没有淡化,而且必然会变得更加尖锐。因为这一问题是以它最完整的形式——转换的形式提出的,这种形式表明,知识和权力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谁决定知识是什么?谁知道应该决定什么?在信息时代,知识的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是统治的问题。利奥塔在此谈的还是与现代主义分裂的后现代主义,当然,后现代本来就是最早由他从建筑学中引过来的。但同样类似福柯,利奥塔还将转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