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片段:
煙壺
隨著京劇在北京的形成,京劇演員也或多或少地養成瞭北京人的生活習慣。三百年前,北京人普遍地喜聞鼻煙,既簡且潔,故京劇演員嗜之者眾。
鼻煙的成分,是把煙葉曬乾,用磨碾成細粉,再用茉莉、木樨、歐樸等熏窨而呈香味。輕拈微抹,其味芳洌,聞之神怡。不宜重嗅,切忌狂吸。鼻煙最名貴者為“大多花”、“小金花”。據說,歐洲某國的商輪,滿載煙葉,沉於海港,若乾年後,打撈上來,煙葉已糜為齏粉,但是經過自然界的化學融濾,揮發齣“酸”、“甜”、“糊”、“豆”、“膻”五種異味,味淡而水,聞者珍之,況相購求。……
蜜供,面块油炸蘸糖,曾为供物,也作零食,老北京很风行的一种食品。一盒蜜供条儿,一块二毛钱,便宜吧——可请您注意,这是1987年的事情。 那年,年近八十的翁偶虹先生从已住了四十余年的东太平街(位于宣武门闹市口东),乔迁至塔院小区的朗秋园(位于德胜门北土城外),冬日...
評分我不是北京人,我对现代的北京了解也不多,但对我对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到建国以前的北京却比较了解,这固然有我自己研究方向的问题的,更多的却是因为有翁偶红、金受申、齐如山等人对老北京的描写。就这三人而言的话,翁偶红的作品是我第一次看,但是看到简介的时候,我才发...
評分翁偶虹先生(1908—1994)是著名的戏曲作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戏曲教育家。有幸得识翁先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他去世,大概前后有十年时间。彼时我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工作,先是负责《燕都》杂志,后来又做图书出版,由于工作关系,与先生有过很多接触。...
評分关于老北京,我们在无数文字作品中穿行过,欣赏过,回味过,那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地道口音,是梁实秋先生笔下的美食,是林语堂先生描述的完美从容,也是张北海先生笔下的冽冽侠气,在这本翁偶虹先生的《春明梦忆》中,我们又一次与老北京重逢了。而注定,每一次的相逢,都不会让...
評分翁偶虹先生(1908—1994)是著名的戏曲作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戏曲教育家。有幸得识翁先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他去世,大概前后有十年时间。彼时我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工作,先是负责《燕都》杂志,后来又做图书出版,由于工作关系,与先生有过很多接触。...
與《錦灰堆》對照著讀。讀齣當年老北京的風景。兩人的文筆都不錯,看的很有趣。
评分錯彆字太多瞭= =
评分錯彆字太多瞭= =
评分錯彆字太多瞭= =
评分與《錦灰堆》對照著讀。讀齣當年老北京的風景。兩人的文筆都不錯,看的很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