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樂,常用筆名海裔,浙江樂清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博士(2008年)、北京大學法學學士(2002年),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曆史編纂學、西方法律/政治思想史、中國憲法與行政法。
《舊邦新造:1911-1917》是一本以中國1911-1917年間的政治大轉型為研究對象的憲政史著作,探討中國在多民族王朝國傢瓦解、帝國主義列強環峙、軍事力量控製權高度分散化、政治精英高度分化的惡劣環境中艱難的共和建設曆程,並試圖重構20世紀中國政治史的敘事。《舊邦新造:1911-1917》集中探討瞭三大問題:(1)1911-1912年間以南北議和、清帝遜位和南北政府融閤所構成的“大妥協”,突齣其對於保持國傢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的意義,並闡發瞭其作為共和基礎的薄弱;(2)1912-1914年在共和旗幟下的政治精英就政體選擇進行的博弈和衝突,強調瞭國傢建設的缺陷對於憲政建設的壓力以及晚清以來的政治精英分化對政體選擇所造成的消極影響;(3)1915-1917年兩次不成功的嚮君主製的迴歸,重新審視導緻共和革命之後的君憲運動成敗的因素。本書熔憲法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於一爐,觀點新穎,內容豐富。
《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作为《旧邦新造》的书序,实则可以独立成篇,在序文中作者提出了独立的问题,也做出了独立而有见地的解答。晚清和民国的历史和政治思想研究让诸多学者乐此不疲,尤其是1911-1917年间围绕着晚清覆灭和建立民国(包括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诸多政治实...
評分皇帝从此不复见于中国 ——读章永乐《旧邦新造:1911—1917》 杨津涛 本书的书名取自南京临时政府所定国歌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的歌词,20世纪初的时候,中...
評分5p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文学色彩过强的说法,它无法准确地告诉我们是何种共和观念,影响了哪些人,有多深。 6p 陈独秀:并不是君主制没有民意基础,而是候选人难孚重望。 7p 法国大革命造就了旧制度都难以企及的中央集权,而辛亥革命却释放出了更多的专制者。 14p 宪政...
評分本文是对《旧邦新造:1911-1917》的评述,原载《法律书评》第11辑,作者张泰苏现为杜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译者吴景键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毫无疑问,章永乐的《旧邦新造:1911-1917》(后文简称《旧邦新造》)一书是中国宪政史领域近些年来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其他一...
評分这本书是紧接高全喜的立宪时刻之后阐述民初宪政失败过程原因的一本巨著,比高书史料更全面,立论更客观,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民初宪政历史的学术著作. 两党革命历史观的长期叙述把袁世凯和其北洋系塑造成民初政治的破坏者,而这本书正本清源让我们能看到谁才是民初宪政真正的...
汪暉的序言適當地撥正全書的基調,重申革命與人民。作者對康梁兩位維穩大師的解讀還是令人信服的。
评分此書非常有趣,堪稱高級五毛
评分汪暉的序言適當地撥正全書的基調,重申革命與人民。作者對康梁兩位維穩大師的解讀還是令人信服的。
评分為瞭寫溥儀的論文,我嘗試熟悉清室遜位相關的材料,於是閱讀瞭這本書。我曾經覺得,自己作為比較溫和的人,是不會對近代政治史感興趣的,但這本書說明瞭我這一想法的錯誤。雖然不是很傳統的曆史學著作,但是作者通過中西政體對比,政治文本解讀,政治理論探討,政治實踐分析,充滿激情地訴說瞭革命派、立憲派的國傢理想。誠如題目所言,“舊邦新造”,這條新造之路何其艱辛和麯摺,共和派、君憲派都有自己的完整理論,但是理論與現實的錯位告訴每一個當事人,事情並非如此簡單,而最大的失意者似乎就是康有為。突如其來的革命打破瞭中國的傳統政製,無論是妥協、革命還是守舊,都描繪著重新形塑國傢政體、重新布局中央權力的圖景。遺憾的是,民族問題、國際環境、地方分權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评分民國初年 國會體製階段的經典書之一。在民國那種內憂外患,各種問題迫在眉睫的環境,開明專製,集權顯然要好於過度民主。隻不過一切曆史都是近代史,現在流行民主,所以這種解讀難免不受人待見。看曆史,還是要以曆史發生年代的環境和思想作為基礎和依托,而不是把現代的環境映射到曆史中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