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1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
本书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应该终生阅读的,本书所起的是一个“导读”的作用,即引导年轻朋友去读鲁迅作品。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
鲁迅作品的三大母题:“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死”——生命无辜的毁灭;“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生命的奴役、残害的绝望的抗争。 鲁迅有两篇小说是代表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最高水平的,一是《示众》,一是《孔乙己》。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
评分鲁迅作品的三大母题:“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死”——生命无辜的毁灭;“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生命的奴役、残害的绝望的抗争。 鲁迅有两篇小说是代表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最高水平的,一是《示众》,一是《孔乙己》。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
评分第一讲 对动物(生命)的爱与同情,反抗杀戮。 第二讲 以神为权贵,以鬼为正义——联想乡间的鬼神论,与平民共进退。无常不仅在阴界一视贫富,还回到世间惩恶扬善,颇有“人性”;而女吊则更含国民性的隐喻:满怀冤屈,来复仇时却往往找了替死了事。 第三讲 可悲的下层人被戏看...
评分一点感想) # 鲁迅的虚无气质向来很浓,国内研究者往往为扬其“精神斗士”之锐/睿气,虚化了他悲观的底色。中华国民之导师鲁迅是激而勇,个体生命之鲁迅却常是悲且沉的。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此话非常住虚无者不可解。类似加缪的西绪弗斯巨石,鲁迅有他自己的坟。...
评分本书是北京大学的通识讲座系列,作者钱理群,对鲁迅研究很多,也写了很多研究鲁迅的书。读书的时候总的感觉是,我读鲁迅没有太大的误差,但是错过了很多东西,很多书本之外时代的知识、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实,能够读鲁迅,甚至读懂一些,我觉得已经是很幸运了。我稍微整理...
《在酒楼上》一篇自小学三年级读过后从未遗忘;“可我现在就是这样子了”,正是这句话让我记忆至今,并引以为戒,私以为这就是鲁迅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解读涉及到了许多在《与鲁迅相遇》一书中没有提到的点
评分丰富而深邃的灵魂总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
评分钱理群先生的这本书,仅限于对于鲁迅各篇代表作品的文本分析,都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介绍他对于鲁迅作品写作技巧、表达特点和主题意蕴的认识。由于钱老极度推崇和热爱鲁迅,因此字里行间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导致对鲁迅作品的赞颂有余,批判不足,而且很多判断有过于主观化的嫌疑,值得商榷。由于很少涉及作品背后的鲁迅生平思想和大时代背景,因此熟悉鲁迅作品的朋友读这本书,会有不够过瘾的感觉。本书可能更适合作为鲁迅作品的导读性读物,通过本书,对鲁迅作品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开始阅读鲁迅原著,倒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评分曾经文艺过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