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係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拉。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美學論集》、《美的曆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世紀新夢》、《論語今讀》、《己卯五說》、《曆史本體論》等書。
眾所周知,在70年代末齣版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中,李澤厚首先“解構”瞭康德,然後又“重建”瞭康德,這一“解構”、“重建”的過程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結果就是他把當時被極“左”思潮所束縛的“人性”概念拯救瞭齣來,構建瞭以“知、情、意”或者“自由直觀、自由意誌、自由感受”為旨歸的內涵豐富的“主體性”哲學(見《批判哲學的批判》書後所附《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論綱》一文)。這樣一來,人們就再也不能僅用單純的“社會性”來看待“人性”瞭,具有積進取的精神和無限開放的品格的“主體性”概念適應瞭當時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形勢,頓時流行起來。
对哲学的学习,个人认为应该采取纵横结合的方法。横向上,应该通读一些哲学史著作,以期对哲学发展概貌有大体的了解,对哲学的哲学名家观点、术语体系、发展路径、论争方向有大致的把握;纵向上,应该选择一部分个人感兴趣的哲学家,通读其哲学代表作,深挖其哲学理论体...
評分此书初版于1979年,康德的哲学更早在200多年前已经问世;这座思想的殿堂,200年后仰望其间,更加宏伟而且质朴。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说这话的人照顾到了全体的人;若是人间终无平等,阶级必然存在,大概总会有一部分“人”沦为工具,如何实现全体的...
評分 評分当时我是在师大附近淘旧书来着。在一个居民楼的估计是放煤球的地方有一块纸招牌,四个大字“跳蚤书市”。我走进去,空间确实很狭隘,我还要低头来着。然后在一堆考研考公务员的书中发现了它。说实话那时候我只听说个少数几个哲学家,康德不幸地在这些哲学家中。于是我就拿起来...
評分李老師受康德之恩惠
评分沒讀完
评分李澤厚太厲害瞭。
评分李老師受康德之恩惠
评分李澤厚的東西還是很不錯的,隻是凡事均以馬剋思主義思想為參照係來評價是否有違知識分子的本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