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完整系统的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前者又分为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其最后一小节题为“附录:鉴赏的方法论”),后者则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及一个计有13节的“附录: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加上“对于目的论的总注释”。
p6 我以此结束我的全部的批判工作。我将不耽搁地走向理论的阐述以便我能在渐入衰年的时候尽可能地尚能获得有利的时间。(珍惜所有的时间) p46 快适、美、善。。。快适,是使人快乐的;美,不过是使他满意;善,就是被他珍贵的,赞许的,这就是说,他在它里面肯定一种客观价...
评分康德称纯粹的审美判断是不受欲念或厉害计较的强迫,是完全自发的,绝对自由的。兴致勃勃,激动万分,心想哲学真是最崇高的学问,看得如此通透,“美”不就应该是个人绝对自由的快乐的情感体验吗?接着康德又说审美判断虽是个别对象形式在个别主体心里所引起的一种私人情感但却...
评分第三遍看这个译本,和邓晓芒的对比了一下一下,发现李还是翻译得远不如邓,很多句子纯粹是病句,把本来清晰的意思翻译得狗屁不通,虽然康德的书,也不能奢求看翻译有多流畅了,但起码文句要通顺吧,这是译者最基本的态度吧。随举一例,导论第二节最后一段的一句话。李:“自然...
评分导言 IV:判断力作为一种先天立法能力 康德在本节中首先区分一般判断力为规定性和反思性的判断力。规定性的判断力就是把特殊归摄于普遍先验规律的判断力;是规则已经由知性给予后,使在自然中的特殊从属于普遍之下的能力, 其本身不再需要其他原则或是原则由知性给予后,使特殊...
评分通过对《判断力批判》导言的梳理,试图理解康德用判断力沟通理性和知性的努力:理性要求杂多的自然规律的某种统一,康德通过类比的方法说明完成这一任务的应当是与愉快不愉快的心灵能力对应、属于广义的认识能力的判断力,它没有自己的领地,却以“自然的合目的性”为先验原则...
只看一遍是没有用的, 只看两遍是没有用的,只看三遍是没有用的~~依次类推~~
评分只看一遍是没有用的, 只看两遍是没有用的,只看三遍是没有用的~~依次类推~~
评分不是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康德有着严重的自我表达障碍,陷溺于一种“私人语言”。“审美判断力批判”马虎可以一读,“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完全是垃圾。
评分过去一直有种误解,认为康德是知识论领域中的,现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二元的看待审美诸问题。其实,他早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就不再把对象之存有当作纯粹孤单的存有,类比的关联性阐述已经有生存论的因素了。《判断力批判》里更是把鉴赏判断和知识做了明确的区分,只不过相对于艺术来说,他把德行的地位看得更高。
评分辉格史观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表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