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完整系统的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前者又分为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其最后一小节题为“附录:鉴赏的方法论”),后者则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及一个计有13节的“附录: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加上“对于目的论的总注释”。
康德称纯粹的审美判断是不受欲念或厉害计较的强迫,是完全自发的,绝对自由的。兴致勃勃,激动万分,心想哲学真是最崇高的学问,看得如此通透,“美”不就应该是个人绝对自由的快乐的情感体验吗?接着康德又说审美判断虽是个别对象形式在个别主体心里所引起的一种私人情感但却...
评分这本书展示了康德对于繁复深邃的世界的观察与把握能力,这种能力上升为哲学的超越认识。不同的读者在书里大概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书本身也不是像那些以“巨大市场”为喻的知识综合,而是各种知识的“根本基础”在碰撞与交渗中完成融合的过程。
评分提笔时还是有些胆怯,只因他的光辉太过耀眼,目前的我也只能远远地看这光辉照耀下的斑驳的影子。 只是浅谈些自己的体会吧。 美学史上一直把鲍勃嘉通视为美学之父。只因他提出了“感性学”这个扭转乾坤的研究重点,把美的研究从理性学的角度转移到感性学,这本身是个冒天下之大...
评分对康德“美的分析论——四个契机”的分析和述评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第一次系统地讨论“美”。那么,究竟“美”对康德哲学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必须得从“美的分析论”中得到一个直接的回答。本文试图梳理“美的分析论——四个契机”,为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哲学体系提...
评分三大批判之一
评分若是翻译,就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当也深知,错未必在译者。也只有读哲学,能深知汉语之鄙陋,以此可窥华人之思维。
评分若是翻译,就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当也深知,错未必在译者。也只有读哲学,能深知汉语之鄙陋,以此可窥华人之思维。
评分若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代表什么? 此句话最深层的意义在于:对真正的美,是停不下追逐的脚步的!除非美是伪美,不具备美的本质。
评分11年修张老师的课后,生吞活剥地读了一遍,但说实话,没有读懂,迄今书上还有密密麻麻的问号。还是觉得李秋零先生的译本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