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1926~1992),著名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为当代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之一,历来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于生动诙谐之中,带领读者一窥历史的本来面目。
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胡雪岩一生谨守“戒欺”与“真不二价”的经商原则,所向披靡,显赫一时,其辉煌成就被后人尊为一代“商圣”;但皇权无边,必然无情,商人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
翻开《红顶商人胡雪岩》,了解官僚体制下,一代商圣的天才与宿命。《红顶商人胡雪岩》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
读高阳先生巨作《胡雪岩》,总让人心生惆怅。起初为胡雪岩白手起家、平步青云而倾倒,而后为胡雪岩游走灯火楼台、十里洋场而快意,最后却为所有的一切轰然倒塌、烟消云散而叹息。 备受折磨之后,忍不住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或许,“成也萧...
评分俗语道: 经商要看胡学岩 从政要度曾国藩 这里还要附庸一句 “明理要看李泽厚”^_^ 高阳、唐浩明和李泽厚这三位实在是近些年逐渐喜欢的名家。 《红顶商人》,《胡学岩》中,高阳的细腻笔法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国人官商处事的世故和精明描述的一清二白、入木三分,让人叹...
评分2005.11.7——2005.11.13 读《胡雪岩之平步青云》(上)。 写中国之人情世故,所读之小说中,未有胜高阳此书者。 若得雪岩兄经世谋略之一二,可以无忧矣! 2005.11.21——2005.11.27 读《胡雪岩之平步青云》(中)。 近日与人言,常言必称胡雪岩。此人之为人、为事,八面玲...
评分2005.11.7——2005.11.13 读《胡雪岩之平步青云》(上)。 写中国之人情世故,所读之小说中,未有胜高阳此书者。 若得雪岩兄经世谋略之一二,可以无忧矣! 2005.11.21——2005.11.27 读《胡雪岩之平步青云》(中)。 近日与人言,常言必称胡雪岩。此人之为人、为事,八面玲...
评分俗语道: 经商要看胡学岩 从政要度曾国藩 这里还要附庸一句 “明理要看李泽厚”^_^ 高阳、唐浩明和李泽厚这三位实在是近些年逐渐喜欢的名家。 《红顶商人》,《胡学岩》中,高阳的细腻笔法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国人官商处事的世故和精明描述的一清二白、入木三分,让人叹...
(2015-46)6本书,前面3本还不错,后面3本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然而不管书籍的质量如何,从胡雪岩的故事里面其实会学到很多东西。第一,要学会用人,一定要学会用人,一个人再大的本领都不可能自己搞定所有的事情;第二,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的大潮流相抗衡(比如现在的网络营销就是个大趋势,任何轻视这个渠道的人都会被洪流冲走),否则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第三,制度变革的延续性,钱穆先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没有制度可以永远充满活力;第四,场面不要撑太大,诸葛武侯有时候不弄险也是有他的道理的;第五,在中国要想做成功,不走政府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也是没有出路的。这些大道理,以前也模模糊糊的懂,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好像了解的越来越多了。嗯,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的。
评分胡雪岩与王有林结交时义薄云天,攀附左宗棠却实在投机钻营,最终成为权利的牺牲品,假如他攀附了李鸿章会是怎样的命运?
评分文笔太差 娶小老婆的故事太多…
评分这样圆润的人太难得,和什么牛人都一见如故。关键在于能够双赢。可惜阿珠了。
评分开始觉得厉害,之后觉得都是钱堆出来的,而且是公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