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 主要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佛利尔美术馆,2003年),《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兰亭论集》(与华人德合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這是傅山的書法美學觀。這個觀點在十七世紀無疑是太超前了,即便是現在,能欣賞傅山《薔盧妙翰》中支離的楷書部份的人估計也不多。我自己也不太能欣賞傅山這類有著實驗性傾向的藝術作品,特別是他故意寫一些沒幾個人認識的異...
评分——复古型文化 用我的家乡话说,傅山成熟期那些杂书卷册,如《啬庐妙翰》(P162—167),就是“怪打巫式”的,属于一个衰乱时代的风骚。虽然作者借助傅山其人放大“帖学独尊向碑帖并存转变”的书史结构转型,或者“碑学成长壮大历程”这一艺术生长机制...
评分在梁羽生笔下,傅山是武艺高强的侠客;在医学历史上,他是妙手回春的大医,而在白先生的书里,他则是观察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窗口。在《傅山的世界》里,白先生用了以点带面的手法,打开了17世纪书法现象赖以生成的广阔文化景观,让人读完不由生出“卷开天地远、思静入苍茫...
评分《傅山的世界》看完,之前被美美的封面和插图晃瞎了狗眼,细读发现还是论文。从环境去读字是个好方向,只是白谦慎究竟是念政治出身,对于当时代横向的联系研究的细而精,然而忽略纵向的思想史,好比他一再强调的晚明尚“奇”对傅山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的书法...
评分字如其人 ——读《傅山的世界》小记 “字如其人”现在并不常说,因为电脑普及,人人用标准的宋体与楷体,字必不如其人,否则将成为机器人。日常交流的写字,好看与否,也许并非重要到字须与人相配合的地步。我周围常有堂堂挺立男生,做事做人皆受人称赞,但字如蝇头乱撞;...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里很多概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深化的、学理性的阐释。对于“奇”、“狂”、“拙”、“丑”、“旧”的推崇也进一步从对审美品格的要求进入了对意识形态观念的考察。白谦慎对于文化外围的考察极富启发,很明显也是西方的研究路子,能够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子,进入一种更具世界性与整体性的格局中审视问题,自然也使我进一步思考传统文学研究的缺憾所在。对碑的部分讨论继承了巫鸿“纪念碑性”的概念。此书读了一月有余,不易。
评分一部好的人物研究,不只是要八到没有隐私。这本书不仅把傅山研究的透彻,对碑学产生、明清之交文人状态、帖学沉沦都有很好的分析。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揭示了碑学在取得绝对优势后快速疲软的原因。别看评论,基本都很差。
评分中国人对于本国文化和传统的漠视,是一种西化的结果; 革命的马列只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小的分支,站在中西哲学的彼岸,我们应该有所判断和思考; 历史对于我们是难解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教育中去中国化的程度很深, 我们知道的历史都是一些片段式的,没有给以真正的解答; 明朝和清朝的断代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一个非常的时间,我们如何真正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就是非常的判断
评分《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里很多概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深化的、学理性的阐释。对于“奇”、“狂”、“拙”、“丑”、“旧”的推崇也进一步从对审美品格的要求进入了对意识形态观念的考察。白谦慎对于文化外围的考察极富启发,很明显也是西方的研究路子,能够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子,进入一种更具世界性与整体性的格局中审视问题,自然也使我进一步思考传统文学研究的缺憾所在。对碑的部分讨论继承了巫鸿“纪念碑性”的概念。此书读了一月有余,不易。
评分用的是藝術史研究中常用的情景分析法。作者是政治學出身,故花費大量篇幅講明末清初政治和社會變局對於傅山等明遺老們藝術理念的影響。受教了。何年何月我也能寫出這樣條例清晰引證博雅的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