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瓦尔泽,德国作家。1927年生于博登湖畔的瓦瑟堡。1944-1945年服兵役,1946年起在雷根斯堡和蒂宾根攻读文学、哲学、历史。1951年获博士学位。1949-1957年任电台电视台记者、导演。1953年加入“四七社”。1957年起成为职业作家。著有《菲城婚事》(1957)《独角兽》(1966)等十余部长篇小说,诸多中短篇小说、剧本、文学评论及反响甚大的政论、随笔、演说辞。燕获“四七社”奖、与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等同属战后德语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兼具现实关怀和神秘倾向,并数度在德国引起强烈争议。
这部长篇小说是德国文坛2002年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作家汉期・拉赫因涉嫌谋杀在电视节目中贬斥其作品的批判家安德烈・埃尔―柯尼希而被捕。汉斯・拉赫的朋友兰多尔夫相信其无罪,对此展示了调查,以这桩案件为线索,作者酣畅淋漓地对在电视文学节目中不可一世,呼风唤雨的批评家进行了讽剌和抨击,也向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霸权发出了挑战……
本文转载自网易读书,选取了其中有关《批评家之死》的几段采访。 网易读书:德国书业协会在向您颁发书业和平奖时称:“瓦尔泽以他的作品描写和阐释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现实生活,他的小说和随笔向德国人展现了自己的祖国,向世界展现了德国,让德国人更了解祖国,让世界更了...
评分 评分千万不要掠过德国作家放在他们小说里的音乐元素,它们往往是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 德国人几乎都在氤氲着古典音乐的氛围中长大,作家也不例外。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音乐素养,决定了德国作家不会无缘无故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让自己的人物是音乐家、是音乐爱好者。一位作曲家的作品...
评分对光头老师的翻译有点失望…
评分没大看懂
评分把这本书当侦探小说看了。。
评分我读晚了,但我毕竟开始读了。 记录一句很有感觉的话:“我开玩笑你为什么不笑?折磨人的人对被折磨的人说。”
评分这需要时间来理解与体会 对于舆论的操作与权力的讨论很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