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与训诂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陆宗达
出品人:
页数:473
译者:
出版时间:1996-07
价格:15.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0057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训诂学
  • 训诂
  • 陆宗达
  • 訓詁學
  • 小学
  • 王宁
  • 语言学
  • 语言文字
  • 训诂
  • 训诂学
  • 古代汉语
  • 语言学
  • 文献学
  • 古籍研究
  • 汉语史
  • 文字学
  • 音韵学
  • 研究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 录
甲编 训话方法论
原序
训诂学的复生发展与训诂方法的科学化
训诂学的历史发展概况
训诂学在当代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
旧训诂学的局限
训诂方法的科学化
《说文解字》与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形义统一的一般规律和以形索义的适应条件
字与词的差异和形义关系的复杂性
汉字的表音趋向和造形与用字的矛盾
文字形体不断增多与古今字形的差异
“以形索义”训话方法的提要
因声求义论
“因声求义”是一项重要的训诂方法
音与义的关系和“因声求义”的作用
“因声求义”的特殊作用――探求名物的来源
“因声求义”要运用古声韵的研究成果
语音变化的复杂性和“因声求义”材料的广泛性
音义关系的另一种体现――“以义正音’
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必须核证于古代文献语言
谈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
“比较互证”方法的重要性
词义具有概括性与具体性统一、共通性
与民族性统一的特点
词义运动的基本形式――引申
词义引申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
在引申系列中观察比较词义的异同
用比较的方法验证和辨析词的意义
乙编 古汉语词义答 问
原书说明
谈古代文献词义的探求
――代序
谈“拨乱反正”
说“祭”字
“中”字形义释
“刘(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谈“局”的本义
释“皇”
“肮脏”解
“动辄得咎”解
“不可救药”解
“备行伍”解
谈“武”的本义
干支字形义释
谈先秦文献中“如”的词义
释“类”
谈“首鼠两端”的“鼠”
“舣船待”解
“草”字小议
谈谈“因”字的形与义
谈“社”与“后”
“职”、“志”同源说
“时’、“待”同源说
谈“祈”与“乞”
“火”与“夥”
“玩’、“�”、“�”辨
谈“合”及其有关的字与词
“名”、“命”、“明”、“鸣”义相通说
“戏’、“麾’、“和’、“绥”皆旗说
“言”与“语”辨
从“除”与“守”看古今词义的微殊
“资斧”古义考
谈“加”、“暂”、“数”的词义训释
释“趼”
“唱喏”考・
“�”与“呆’
话说“丹青”
古代尊师之礼――释菜
释“贪墨”
“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解
释“不介马而驰之”
“尚书”与“尚公主”
“雅座”与“雅量”.
论“行李”即“行使”
“辅车相依”解
“丽土之毛”与“不毛之地”
“天保”考释
丙编 训诂学的理论与应用
谈训诂学的理论建设
论“段王之学”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学史与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
章太炎与中国的语言文字学
谈章太炎、黄季刚的《说文》学
传统字源学初探
论字源学与同源字
音转原理浅谈
论《说文》字族研究的意义
――读《文始》与《说文同文》
《说文解字》与本字本义的探求
《说文》“读若”的训诂意义
训诂学的普及和应用
同源词与古代文献阅读
训诂学和现代词语探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师有这本,比较早的。后来中华书局拆为两本。

评分

写作业(。 ́︿ ̀。)

评分

既有理论也有实证,非常精彩。 可以看出用例都是经过有意选择的,确实是对应了前半部分“因形求义”、“因声求义”等理论方法。将这三本书合在一起,十分便于对照理解。

评分

做了笔记,看了一两个月,很慢,不太好懂

评分

做了笔记,看了一两个月,很慢,不太好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