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 Louis Georges Eugène Marcel Proust)。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
普鲁斯特出生于法国奥特伊市,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普鲁斯特长期闭门从事翻译与写作。从1909年开始创作这部凝聚了其毕生心力的《追忆似水年华》,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得到阿尔封斯•都德父子的赞赏与推荐,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本人也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欧洲最伟大的十位作家之一。
叙述者“我”沉浸在记忆的湖水里,追索着那些激荡在斯万夫人周围的涟漪。“我”曾经陷入到对于少女希尔贝特•斯万的爱慕当中不能自拔,相思成疾,虽然也曾收到希尔贝特共餐的邀请,可是她的回避与“我”的假戏真做终于造成了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段恋情渐渐淡忘,痛苦的时刻亦如同对斯万夫人的拜访那样,变得越来越少……
普鲁斯特用细腻精致的笔触复现了那段似水年华的每个细节:味道,声音,以及氤氲在这回忆当中的忧伤与惆怅。
译作《在少女花影下》为“周克希译文集”的一种。原书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意识流创作流派四大家之一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寻逝去的时光》(或译《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二卷。
于你。于我。不期然地遇见了时光,也因此而遇见了年华。洗尽铅华过后,青春的色彩被更改,但幸好我们都还有旧时光可以用来诵读。 没有读完第一卷。但是在看到第二卷标题的时候,有种恍然的感觉。还记得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只是因为施定柔的《沥川往事》中这样的一段场景:"...
评分普鲁斯特写的真的太好了。读的时候,常常被精彩的地方牵引,恨不得手舞足蹈,现在看到德夏尔吕先生出场,再忍不住了,一定要爬出来吐吐槽。 很多人说意识流难懂,其实《追寻逝去的时光》最有章法了!一点都不散漫。 比如说斯万这个人物。他算是《追》里第一卷的中心人物了吧...
评分博尔赫斯说:“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会在时间里永不消失。”那么所“追寻”的那“逝去的时光”,是否属于时间,是否永不消失?普鲁斯特告诉我们,那些时光一旦逝去,它们就不再停留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同梦中的界碑,将用不消失。 如果说有一部小说最接近音乐中...
评分描写的法式上层生活与饮食服饰是感兴趣的并且读来愉悦的地方 对那位斯万夫人 的描写 她的待客场景她的生活习惯她的举止打扮 以及她周边的一些陪衬的各式名媛 很有味道 至于普鲁斯特的写法 直观感受太细腻太深刻 用多个副词形容词去描述他要表达的人或景 去揭示书里人的人...
评分记得从前刚开始接触书籍的时候,觉得其中的虚情假意颇多。后来算是有些明白了,读书并不是加点酸,加点甜就可以,也不是让你点菜,你“吃”到的一定就是你点的、就是你想要的。其中,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所留下的不同,你能够读出的东西自然也不同。我们选择自己想读的书,有时...
既读过,又没读过,似是而非多符合意识流的特色
评分2016.6.1第1部读完。很多观念与普鲁斯特契合。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喜欢普鲁斯特记录音乐、建筑、诗歌,随性自然。第一部结束,从吉尔贝特和蓬当夫人口中得知阿尔贝蒂娜新潮、说话不饶人的个性,但只是侧面剪影。2018.1.18续读第2部,阿尔贝蒂娜登场,油画里走出的美少女,海边花丛中的一点亮色。她是第二部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了!第一部里吉尔贝特出现在白色和粉色的山楂花之间时,主人公爱上了吉尔贝特。第二部里,阿尔贝蒂娜的色泽、姿态、个性一直在变幻,让主人公开始思考幸福的意味。
评分第二卷较第一卷有了更大的情感起伏,对心理的描写已经完全突破了此时此地的内容,而是在更广阔的时间平台上进行,尤以与阿尔贝蒂娜在房间相会为典范。或许普鲁斯特的所有叙事并非在追寻时间、回忆时间,而是创造时间。
评分这可能是全七卷里最美的一卷了!爱死周老的翻译了!
评分还是上海译文版拿起来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