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ISBN:9787564059446,作者:梅贻琦 著
成了政府赚钱的工具,拉动消费不可少的方式,教授们谋生的场所,大学,中国还有大学吗,还有大学精神吗?怀恋那些前辈,现在即使有大师,他们不得不向环境屈服,向社会屈服
评分成了政府赚钱的工具,拉动消费不可少的方式,教授们谋生的场所,大学,中国还有大学吗,还有大学精神吗?怀恋那些前辈,现在即使有大师,他们不得不向环境屈服,向社会屈服
评分梅贻琦先生曾在清华大学任校长多年,正是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清华大学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迅速崛起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大学》这本书正是反映梅贻琦多年以来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实践终结,文如其人...
评分成了政府赚钱的工具,拉动消费不可少的方式,教授们谋生的场所,大学,中国还有大学吗,还有大学精神吗?怀恋那些前辈,现在即使有大师,他们不得不向环境屈服,向社会屈服
评分清华大学的“关键先生” ——读梅贻琦的《中国的大学》 ■禾刀 在中国大学的短暂历史上,越是出类拔萃的大学,越是离不开一些举足轻重的“关键先生”,比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说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关键先生”,不仅仅因为其人生中长达五十年与清华大...
梅贻琦先生对清华的这些年真的是呕心沥血。清华初建,西迁,再到复员回北京,都能够看到先生的影子。「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
评分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中国统治方式的反思
评分大学者,是谓有大师也~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一股正气!
评分梅贻琦先生对清华的这些年真的是呕心沥血。清华初建,西迁,再到复员回北京,都能够看到先生的影子。「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
评分除前面一小部分外,都是梅在清华的、联大的“工作记录”虽内容不错,但书名应值得商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