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若是打分的话,毫无疑问,本雅明可以得5分 翻译可以得2分,翻译的比较差,不算最差 出版社就比较猪头了,不知道编辑是做什么呢,错别字,标点符号,真的错的离谱,damn。 出版总署的人整天扫黄打非,稍微拿出来的时间整顿下出版社,也不需要每年拉那么多书去造纸厂
评分此書結集班雅明寫於70年前30年代關於各類媒體的批判性文章,主題包括兒童文學、繪畫、攝影、電影、出版、電訊、廣播等等。當中對「現代社會」特質的洞察可謂後無來者。 任何對於藝術的命途、工業世代的文化生產感興趣的讀者都該擁有一冊這結集。
评分本雅明被称为媒体哲学的先驱。他把现代定义为机械复制的时代,并称其最大特点是“光晕”的没落,随着“光晕”的没落,在欣赏艺术品时大众的视觉印象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本雅明认为随着社会以及经济水平的不同艺术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它看来传统美学在现今没有太大的用处...
评分此書結集班雅明寫於70年前30年代關於各類媒體的批判性文章,主題包括兒童文學、繪畫、攝影、電影、出版、電訊、廣播等等。當中對「現代社會」特質的洞察可謂後無來者。 任何對於藝術的命途、工業世代的文化生產感興趣的讀者都該擁有一冊這結集。
评分(仅个人理解,难免有失偏颇,望指正) 一、从自然界的“光韵”到艺术作品的“膜拜” 在前言中,本雅明不仅交代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还透露了他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研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现代复制技术条件下艺术服务无产阶级革命的理由...
本雅明在这部代表作里论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大批量的机械复制使得艺术品中的Aura(光晕/光韵/灵韵)消失,膜拜价值为展示价值所取代,沉浸凝神的专注态度为消遣性的、间离式的审视态度所取代。主要例子是电影。本雅明还分析了有声电影的多种特性,特别与戏剧作了比较。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比如本雅明的一些论述其实并不符合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反而符合当今社会(也可以说是超前性?),另外一些论述符合当时,不适用于今日。此外,艺术的状况并非如此简单和纯粹,多种艺术形式始终是并存发展的,实际上不存在取代关系,传统艺术也并未衰亡。PS:这个译本整体上还是可以读的,虽然错别字有点多……附录特别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本雅明的主要思想脉络。
评分最近不止一次被出版社搞得大为败兴了,看完这本错到离谱的书,完全失语。有几个点:膜拜价值——展示价值的转变,复制品以及光韵消失以后与原作的优劣评定,消遣性接受时对全神贯注的要求与凝神时的自由联想 这里有种讽刺性的对比。明天有时间把《原样复制》看完,好相与生发。顺便如果两个星期以前就读到它就好了。下星期开始看《启迪》。
评分译文也就2星 内容5星都不够打得 得找别的版本重看一遍。最可怕的是书中的错别字,看到第一个错字时以为自己眼花 看到第N个错字时以为看的是盗版。
评分WB原来是这么个中文版。。
评分汗颜的是。才发现如今所想前人早早分析总结得异常全面。缜密感和预知性均让我景仰无比。本雅明,我喜爱这个人。我喜爱他的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