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生于1952年,因其1989年的处女作《末世之家》蜚声美国文坛,《时时刻刻》是其第三本小说。和他前两本作品不同的是,《时时刻刻》竟然是关于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小说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亦作《达洛维太太》)的一本实验性小说。虽然伍尔夫夫人在现代文坛上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但其以杂乱无序的思维活动为线索的创作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难以理解,无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无法为大多数读者所接受。坎宁安身为一个美国作家,采用这样一个选题,无疑是个大胆的创新之举。
三个女人的一天,编织成了这部关于人的失落、希望、恐惧、爱和生活的作品。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女作家,受严重精神衰弱的折磨,正在构思一部新作品;克拉丽莎,伍尔夫所构思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震惊地看着男友跳楼身亡;劳拉,伍尔夫作品出版后的一个读者,正渴望摆脱令她烦闷的生活。完全错位的时间组合凭借三人之间的微妙联系,通过平行叙述揭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本书获1999年普利策小说奖。
多年以后,一个女人---她一定是神经质、富有才华的---将拿起这本书,像多年以前的那三个女人一样,站在明亮的窗前沉思着。屋外阳光明媚,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而她却在想着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个女人,穿越八十年的时光,在《时时刻刻》里毫不意外地相遇了。她们...
评分 评分在昆德拉看来,艺术的历史与进步无关,它更多的是对未知的一次历险、一次发现,小说家的秘密也正在于此。而结构,这一将小说与其它文学形式区分开来的关键要素,与小说的美感密不可分,不仅包含着作者本身的风格倾向,亦是小说得以独立的身份标识。因此,一场对小说结构有所收...
评分"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评分(一) 如果我没有先看过这部书的翻拍电影,如果我没有学习过“意识流”文学流派,我想,我是读不懂它的。 然而,仅仅是读懂它的文字就可以了吗?仿佛很多人在看过一部电影后,总会讨论看懂看不懂剧情问题。 不,只需要激荡灵魂足矣。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不是让你读罢掩...
不如《末世之家》,但我还是爱这作者
评分不如《末世之家》,但我还是爱这作者
评分听着电影原声看着书,比精彩的电影还厚实。
评分不如《末世之家》,但我还是爱这作者
评分其实买的那本是初始中文译名叫《丽影萍踪》,后来过了些时日发现《The Hours》电影版出来,出版社跟风才标明是电影原作便改叫《时时刻刻》了-__,-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