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罗素以里斯讲座首讲人的身份,再次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权威与个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罗素在演讲前写成文字的讲稿。
以下笔记。 过着违反本性生活的人,超过一定的程度,很可能会充满嫉妒、怨恨以及所有的冷酷无情。他们可能会形成残忍的性情,或者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完全丧失生活中的所有乐趣,以至于不再能做出任何努力。p19 一种平静的生活很可能是一种沉闷的生活。一个循规蹈矩的公民忙于...
评分以下笔记。 过着违反本性生活的人,超过一定的程度,很可能会充满嫉妒、怨恨以及所有的冷酷无情。他们可能会形成残忍的性情,或者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完全丧失生活中的所有乐趣,以至于不再能做出任何努力。p19 一种平静的生活很可能是一种沉闷的生活。一个循规蹈矩的公民忙于...
评分“所有伟大的宗教引路人,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和智性开拓者,在履行他们的创作(创造)冲动时,都流露出一种强大的道德责任感,并在创作实现时获得一种德性的升华。这是被福音称之为个人对上帝职责的情感基础,并且(我再说一遍)和神学信仰相区分。”——伯特兰·罗素 (原文:“...
评分 评分我们需要有相应才智的同僚来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是这些美好的事情给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赋值。 同时,我们需要对人生有清楚的认识,自身需求和社会责任的区分是实现幸福的条件之一,只有在清楚了这些之后才能明白自己追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也才有根据自身能力和品性追求相应幸...
虽然有很多讲了和没讲一样,但,这就是人类。
评分“人类生活要想不变得乏味和无趣,就应认识到有些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完全不取决于其有用性。”
评分精短的小册子,论证稍显不足,许多论断也不太苟同,精要在三四讲。 主旨为政府形式的权威对个人自由的剥削,且制度化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进而导致个性的消失,人必须成为组织的一员。面对这一沉重的现实,罗素给出了一个理想式的答案,政府分权于下,人们则须权衡手段与目的,在竞争中自发地发挥其创造力。 第四讲末尾对现代文明中人的境遇作出了“韦伯式”的诊断:“我们可能在无意间建立起一座新的牢狱,也许公平——因为没有谁将置身其外,但却沉闷、无趣以及精神麻木。”
评分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架构多是集权式的。而罗素提出的个人主义,则强调了一种理想中的工业民主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尽可能地保障每一个个体的能动性都拥有充分的空间去施展。在这一点上,他的个人主义亦可以说是一种人文主义。这种对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关怀,是要高于仅仅简单而粗暴地将财富均等化的社会主义的。就如罗素反复在文中提到的那个宁愿放弃美国政府提供的福利,而选择过那种既往的、传统的狩猎生活的印第安人,“因为那里面有荣誉(尊严)”。
评分忽然想到:男女的社会分工是公平的吗?男人的责任是否更大,才导致很多人惧怕责任。另外,他们为什么愿意付出呢?同样的还有女人。女人在意志上是否真的愿意哺乳,安居于室?还有,是不是大家其实是在逃避自由?人只能承受部分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