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罗素以里斯讲座首讲人的身份,再次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权威与个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罗素在演讲前写成文字的讲稿。
《权威与个人》 波特兰·罗素 商务印书馆 政府职能:1.积极:促使对大多数公民而言的共同愿望的实现。 2.消极:防止私人暴力,保护生命财产,制定刑法。 积极职能:1.教育:包括学术成就(全人类),忠诚(政府)与信仰(宗教)的灌输。 2.对重要工业企...
评分来自伯特兰·罗素的一片赤忱忠言,利于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里,每当我试图去解释这种感受,脑子却一片空白,完全丧失了表达能力,但这本书成册的目的是消除困惑以及阐明许多基本原理。很多我们本应该知道的道理和常识,在当下的语境里却需要反复言说。 此书收录了罗素在英国广...
评分导言译得差。100页的“小”书,“浅”明,推荐所有亲友看
评分弗洛伊德心理学,不动脑筋的人用在文学分析上是灾难,但用在社会分析上则是福音,但也要像罗素那样有理有节,否则就会走上否定一切的极端。概括一下罗素的观点。国家有保障安全和稳定的责任,而公民有追求自由的权力。想要协调这两者,就要分清自由权力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欲)和消极因素(破坏欲),国家推动前者而遏制后者。那么谁来判断呢?不是国家,而是全体公民参与建设的社会,渠道即是民主。
评分一种温和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把进步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个人首创性和生存所必须的那种程度的社会凝聚力结合起来”
评分“人类生活要想不变得乏味和无趣,就应认识到有些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完全不取决于其有用性。”
评分精短的小册子,论证稍显不足,许多论断也不太苟同,精要在三四讲。 主旨为政府形式的权威对个人自由的剥削,且制度化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进而导致个性的消失,人必须成为组织的一员。面对这一沉重的现实,罗素给出了一个理想式的答案,政府分权于下,人们则须权衡手段与目的,在竞争中自发地发挥其创造力。 第四讲末尾对现代文明中人的境遇作出了“韦伯式”的诊断:“我们可能在无意间建立起一座新的牢狱,也许公平——因为没有谁将置身其外,但却沉闷、无趣以及精神麻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