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他通过系统的研究,探索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
《自杀论》是迪氏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这本书讲叙的三个一般性道理要记住: 一、凭直觉联想或者凭理性最容易判断的原因,往往不是事物的原因本身;如果事情竟然那么容易判断,就要谨慎误入歧途了; 二、社会学中分析社会事实的原因,只能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中去找,舍此无他,否则社会学就失去它存在的学科意义...
评分2009年02月15日 星期日 9:20 迪尔凯姆也是巴黎高师毕业,赴德国留学时得到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特的欣赏,创办《社会学年刊》,本书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作者是社会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他努力使社会学与形而上学分开、成为一门以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 作者给予我更多的是方...
评分当年写的文章,现在看来写的很烂很凑字数,贴出以鞭策自己。 《自杀论》:一本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科书 -----读《自杀论》有感 这学期有幸上了“社会学导论”一课,经过老师推荐,读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自杀论》一书,这本书可...
评分涂尔干这部《自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在社会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对象,即社会实在社会问题或者是其自述的社会事实;第二,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的模式,书中在研究自杀现象时所运用到的方法手段堪称经典模板;第三,通过对自杀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阐述了其社会整合的理论,并在最后一节提到了职业团体的整合作用,对于后世的社会分层整合理论有很大影响。而且作为一本学术书籍,《自杀论》语言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结合大量现实生活的数据论述不会显得很枯燥,算得上是一本社会学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籍
评分伟大、光荣、正确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万岁!神一般凛然看着你你却不太想看又不得不看的涂尔干(迪尔凯姆杜克海姆杜尔克姆迪尔肯等荣耀合体)万岁!战无不胜的社会学学科化经典万岁!别扭的中译文笔、盗版一般的96商务初版着色和囿于时代的统计数据都无法遮蔽你的光辉!
评分很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但是距离现在有点远,所以重点其实是看研究方法,看到第四章仿效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那么多有温度的生命的消逝在作者笔下只堆积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或者与社会因素有关,或者与自然因素有关,或者与仿效有关,这样理性的研究是不是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还是说社会学家们对生命的敬畏就是这样体现的?
评分人的两重性啊,我们不但被出生,还被社会化,社会灌输养分,但是却没有提供恰当的温床,or我们长得太大太快,anyway不match带来一切痛苦,所以我们问,有什么用?我们被养育,又被“抛弃”,我们被打上社会的烙印,但是又脱离于集体。人类的优越之处正是可悲之处,喵。总之这书还是不错的,社会学角度分析作为社会现象的自杀,虽然有些观点具有局限性,但是考虑下时代啦,这可是19世纪末的著作。and,短评说涂尔干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你可能需要心理学论著
评分很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但是距离现在有点远,所以重点其实是看研究方法,看到第四章仿效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那么多有温度的生命的消逝在作者笔下只堆积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或者与社会因素有关,或者与自然因素有关,或者与仿效有关,这样理性的研究是不是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还是说社会学家们对生命的敬畏就是这样体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