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首先从集团(集体)生活得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中國文化要義。
中西的三大差异导致双方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且至今貌合神离. 1> 中国的伦理社会和西方的宗教社会 2> 中国的以家治国, 和西方的重视个人与集团的关系, 淡化家庭的观念 3> 西方长期的封建制的小社会和中国两千年来大一统的官僚体制 这三大差异是形成西方重视自由,权利,私有...
评分一、成书的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要义》成书于1941到1949年,期间经过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可谓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段时期。一方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处战乱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冲击,知识分子试图突破几千年来中国社...
评分作为一本四几年的书真是该给五星,能如此深入剖析中国文化,梁漱溟厉害。这书162页一句话很有意思,看得我简直以为他说的是Wen总.理了,梁漱溟是这么说的“中国制度似乎始终是礼而不是法,其重点放在每个人自己身上,成了一个人的道德问题。”看到这话,我一下子想到他,说的真...
评分5p 就以人生问题之烦闷不解,令我不知不觉走向哲学,出入乎东西百家。然一旦于人生道理若有所会,则宜不复多求。 5p 见解思想多产生于问题刺激,行动反应之间。然却须知,尽受逼于现实问题之下,劳攘于眼下解决之中,是产不出什么深刻想法的;该要能超出其外,静心以观之,才...
评分觉得本书最有启发的观点是对于理性的解释,梁漱溟认为理性是在达到理智(知识)时无所私的感情(Impersonal feeling、清明安和之心)。中国人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换句话来说,中国人更关注的是感情(产生于人与人之间),西洋人则重于知识(人对于物的看法)。无论是家庭替代集团,还是伦理代替法律,都是对于理性重视的体现。同时西洋是一个阶级社会,而中国则是有更大流动空间的职业分途社会。自中古以来西洋社会对于个体的种种限制招致了激烈的反抗最终形成了新社会,而中国则一直处于开放与禁绝的中间状态,没有改变的压力。理性早启造成了文化早熟,中国一直处于一种缓和的秩序中,失去了产生新社会的动力,一直处于盘旋中,乃至僵化。民国时期已将传统中国认识得相当透彻,而今更要看到存有的传统与新的发展。
评分很多见解现在还是很可参考的。肤浅的全盘西化论者的解毒剂。
评分以后真的不能再看谈「文化」的书了
评分梁老这本书功力很深厚,综合了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的因素来剖析中国文化特征,看完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对中国的现状有一番新的本质认识,不过对于未来应该怎么走回答的不是很透彻,可能是时代原因吧。
评分梁氏出品,必属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