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知識的探求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數學 科普 哲學 科學 自然科學 思維 曆史 物理
發表於2025-02-24
數學與知識的探求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並不喜歡其中觀點,但是,數學與知識的相互影響,有意思……
評分從哲學到數學,又到物理學,太深瞭,沒讀懂
評分這個世界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其可理解性,這個民族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其可理解的奴纔性。數學雖然正在喪失確定性,然而卻是解釋宇宙最好的理性語言,而在這個領域裏沒中國人啥事兒。數學是獨立於知識體係之外的,它不是工具。
評分由於篇幅所限,相對《古今數學思想》少瞭些深度
評分好多年不讀這類東西瞭,這本還可以,講物理上的東西似乎多瞭點兒
本書以一個數學傢的睿智,探討瞭自古希臘以來,尤其是自伽利略以來數學在現代自然科學發展演化中的作用。
首章利用現代心理學生理學的錯覺實驗說明瞭感官知覺之不可靠。其實古希臘人早已領悟瞭這一點,因而求助於數學來研究自然現象成瞭古希臘的傳統,這也是古希臘天文學興起的原因(第2、3章)。無論是托勒密的地心說還是哥白尼和開普勒的日心說,追求數學上的簡單性和完美成瞭探求自然知識的動力(第4章)。笛卡兒為科學建立瞭基於數學的嚴密方法論,而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其科學研究綱領的前提則是: 自然之書是用數學這門語言撰寫的(第5章)。本身就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傢的牛頓,其科學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6章)。麥剋斯韋方程組能夠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電磁世界,則充分顯示瞭數學的穿透力(第7章)。二十世紀的兩項重大科學發現——相對論和量子論——,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數學工具之間有著奇妙的對應(第8~10章)。這就引發瞭這樣的問題,數學知識本身又從何而來?數學與物理實在的關係是什麼(第11、12章)?
書中沒有鋪陳數學知識,數學隻是像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後一樣若隱若現。因此,想瞭解古今自然觀或科學方法論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習者可以從中受到啓發,而自然科學研習者讀此書則可以引發對於其專業領域的反思。而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先抄段书后的《主编赘语》: 发稿前,照例要填写读者对象一栏,每次都颇费踌躇,这本书是提供给谁读的?谁会读这本书?当然会有预想和期待的对象,理想的是从事基础数学教学的教师和人文学者能够关注这本书,并推荐给他们的学生。但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也...
評分1,亚里士多德 根据观察给物体分类,试图了解物体的终极原因。 2,伽利略 可称为现代科学思想之父了, (1)放弃探究终极原因,改为用数学描述自然 (2)只度量那些可度量的。 文中探讨了数学为什么有效,对机械论,因果论,决定论,唯心主义等 哲学思想的介绍和怀...
評分感官与直觉有可能在知识追求过程中使人陷入困境,数学描述即使不是实在本身,也是通向真理的一把钥匙。 附:书中涉及这样一些观点与问题 1.回顾了人类追求知识的过程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并行与纠缠。 2.物理借数学之助,描述而非解释了自然。作者回顾物理学的几大...
評分《数学与知识的探求》这本书是我参加一次读书会的时候,一位书友所赠。 花了几天的时间去看完了。在豆瓣上给了3颗星。 一本本来可以拿5颗星的书,因为翻译的硬伤掉一星。这里所说的翻译硬伤不是那种所谓的“人名没有按照定译”(相对其他翻译得更sexy的文字而言,这本书对人名...
評分《数学与知识的探求》这本书是我参加一次读书会的时候,一位书友所赠。 花了几天的时间去看完了。在豆瓣上给了3颗星。 一本本来可以拿5颗星的书,因为翻译的硬伤掉一星。这里所说的翻译硬伤不是那种所谓的“人名没有按照定译”(相对其他翻译得更sexy的文字而言,这本书对人名...
數學與知識的探求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