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已故著名學者硃東潤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發軔於1931年,正式齣版於1994年,集硃先生十數年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的成果。是一本公認的經典著作。
本書初步確立瞭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框架,第一次用新的文學觀念較係統地考察瞭我國從先秦到清末的文學批評發展過程,盡可能地挖掘瞭在這過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體現瞭文學本質特徵的觀點和主張,描述瞭它們的演進曆程,也適當交代瞭與它們相矛盾的文學批評及變遷。
本書乃是對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富於創見的描述,如能仔細體會,我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益的東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到底是將近六十年以前的著作瞭,何況當時又處在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發展早期階段。
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評分“我认为伟大的批评家不一定属于任何时代和宗派。他们受时代的支配,同时他们也超越时代。”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自序》 朱东润先生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
評分“我认为伟大的批评家不一定属于任何时代和宗派。他们受时代的支配,同时他们也超越时代。”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自序》 朱东润先生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
評分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評分我只读过朱东润先生的两本书,一本是张居正传,另外就是这本。当时朋友极力向我推荐这本书,说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山之作,非读不可,今天总算是读完了。 刘知几说史家需要有识、学、才,朱东润先生可谓是三者得兼。才学不用论,书中所引的材料等于是给我们开了一个阅读书目...
不可信、不可信、不可盡信、不可盡信……吧啦吧啦。開山的另一本(當時被聞一多從外院直接拉到文院)。不少下語武斷認識欠妥之處,“文學批評的成熟,必在其對象已經完成以後。”但取材精審,精要占大部分,“先哲論文學,其事不齣傢國身世,其歸不齣興觀群怨。”說獨尊儒術以後,文道始閤二為一。說《文賦》聲色一節,開瀋約之音韻論,文必己齣一節,開韓愈之文章論。講李白認為“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隻因一部《詩經》橫亙胸中。說王安石深病在,“好使人同”!說後七子,講攀龍之名最著,世貞之纔最高,但硃東潤補一句:然其初實皆以謝榛為魁,又添:細碎可笑,有句無章。說永嘉四靈,規模既小,師料又窘,用力極深而成功極微。說煉句下語,務避鄙俗,又轉為塗飾 很時髦hhh,cue章太炎,說為人生而藝術,為藝術而藝術
评分定價太牛。之前武大版藉讀,這本買來準備精讀瞭
评分門外漢,抱佛腳,囫圇吞棗,拜讀祖師爺爺的書。沒看懂多少,要二讀,細看。
评分定價太牛。之前武大版藉讀,這本買來準備精讀瞭
评分世紀文庫,1944年開明書店初版。中國文學批評史書寫範式和學科體係的奠立之作,章培恒所作《前言》對其點評甚精。全書視野開闊,多發前人(甚至今人)之所未發,材料蔚為豐贍。編排上單以人物組織目次,而無時代流派之類的後設眼光,作者《緒言》中述其緣由,極有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