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已故著名學者硃東潤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發軔於1931年,正式齣版於1994年,集硃先生十數年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的成果。是一本公認的經典著作。
本書初步確立瞭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框架,第一次用新的文學觀念較係統地考察瞭我國從先秦到清末的文學批評發展過程,盡可能地挖掘瞭在這過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體現瞭文學本質特徵的觀點和主張,描述瞭它們的演進曆程,也適當交代瞭與它們相矛盾的文學批評及變遷。
本書乃是對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富於創見的描述,如能仔細體會,我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益的東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到底是將近六十年以前的著作瞭,何況當時又處在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發展早期階段。
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評分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評分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評分“我认为伟大的批评家不一定属于任何时代和宗派。他们受时代的支配,同时他们也超越时代。”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自序》 朱东润先生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
評分李春青在他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文中说,朱东润先生之所以在《大纲》中采用“远略近详”的布局,是因为“一者这样的布局破除了中国历史研究中‘信而好古’的风气,张扬了现代进化论思想,显示了朱东润先生思想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朱东润先生‘远略近详’的现代学...
1960藉此梳理文論大傢的作傢作品 很多邊緣人物(可能不太邊緣)也被提到 但半文半白實在難懂 李玉和王國維不知道為什麼被忽略瞭 總之不太推薦閱讀
评分章培恒的序和作者序及緒論很有意思。硃先生批評史的學科觀念比較獨立,在序裏就明確說史都不是客觀中立的,都未免要帶上說史者的想法,而郭先生雖然實際也是這麼做的,但序裏隻把批評史當成文學史的輔助。至於內容,所謂大綱嘛,就是列一遍人外加個人主要思想。但還是有有趣的地方,比如硃先生是明確主張純文學觀念的,但書中對詩文之形式,如詩格類作品卻一概貶斥,蠻有趣。
评分章培恒的序和作者序及緒論很有意思。硃先生批評史的學科觀念比較獨立,在序裏就明確說史都不是客觀中立的,都未免要帶上說史者的想法,而郭先生雖然實際也是這麼做的,但序裏隻把批評史當成文學史的輔助。至於內容,所謂大綱嘛,就是列一遍人外加個人主要思想。但還是有有趣的地方,比如硃先生是明確主張純文學觀念的,但書中對詩文之形式,如詩格類作品卻一概貶斥,蠻有趣。
评分以意逆誌,道始復振;抉義存真,元性秉存。興觀群怨,摒桐城義理謬種;溫柔敦厚,脫江西矯枉形錮。內不囿正雅,外不棄變風:可謂體備贍全,不蔽於方域,而不能發明子長之天人通義,亦有微恙。
评分世紀文庫,1944年開明書店初版。中國文學批評史書寫範式和學科體係的奠立之作,章培恒所作《前言》對其點評甚精。全書視野開闊,多發前人(甚至今人)之所未發,材料蔚為豐贍。編排上單以人物組織目次,而無時代流派之類的後設眼光,作者《緒言》中述其緣由,極有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