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初中毕来以后,曾经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研究生毕业。曾经在江苏扬州师范学辽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与兼职教授。并曾应邀先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国宗教与文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研究》、《历史与文化理论》、《中国学术经典选读与研究》、《宗教文献概论》、《思想史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页数:375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4
价格:3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2011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葛兆光 
  • 历史 
  • 学术史 
  • 思想 
  • 学术 
  • 文化史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思想史如何写作?葛兆光先生在清华、复旦和台湾三所中国大学指导博士的课程讲义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清晰的指引。再整本书前,葛兆光先生首先讨论了当下学术著作的出版情况,提出为了减少浪费的时间,人们需要寻找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鉴别能力,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效率。对此,他...  

评分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葛兆光,2005年4月,三联) 读了不少葛兆光的书了,不知是迷上,还是只是为了追寻。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在葛兆光后面加个头衔,趁着习惯,若加了“先生”有时略觉得尊重得把他显老了,虽然文质彬彬的倒也符合某种想象;若加上...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但废话太多

评分

: B2/4739-5

评分

大一时读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序言讲到思想史如何“下沉”,当时觉得很有趣,匆匆翻过似乎也未留下太多印象,如今和葛老师这本书的内容与思考产生了交汇。总的来说就是运用年鉴学派、后现代等西方史学理论,强调拓展研究视野、扩大史料来源、跨越学科界限,增强批判意识,打破陈旧的学科范式,将凝固、僵化、抽象的“思想”“观念”从典籍中解放出来,还原至历史语境,再现其与生活世界、话语权力、科学建制等互动、交融的生动历程。具有很好的方法论启发意义,颇为值得一读

评分

其实没有那么好,葛似乎绕来绕去无非那么几句

评分

就真像在上葛兆光老师的课一样。在别人翻完的地里再翻,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只有转换视角,从文明中找到消失的愚昧,从君子的华贵衣裳下找到普通民众的粗布才可行。终于理解科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以及男神老师讲的历史学家的最终归宿还是思想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