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到外地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的念頭啊!通常,人們會找個氣候怡人的地方,見識有趣的風土民情,欣賞能喚起靈感的景物。然而,為什麼成行之後,卻往往覺得猶有遺憾?
在本書裡,狄波頓帶領我們踏上旅途,從巴貝多、阿姆斯特丹、普羅旺斯、馬德裏到西奈沙漠等地,經歷旅行中種種讓人嚮往與失望之處。
狄波頓還安排瞭許多位嚮導。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作傢、藝術傢或思想傢,也是深諳旅行滋味的行傢,如梵榖、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在書中與我們分享旅行的洞見。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瞭旅行中隱藏的慾望和錯綜複雜的麵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祕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是我在去威海来回的路上读完的。关于书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突出的东西,阿兰·德波顿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在世界各地环游,并结合当地艺术与景致,而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轻松优雅的散文似的行记。当你翻开这本书,便会发现这本书其实讲述更多...
評分注:以下为书摘。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也往往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 如果生活...
評分很多地方我们去过了,但却只是走马观花,或者不以为意。 阿兰在书中提到的那三个他在旅途中见到的并称之为美的,给他以强烈震撼的地方99%的人是看不到的,就算也并不会以之为美。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现代旅游,大巴将一车人拉到一个地方咔嚓卡嚓地拍照,上车睡觉,到另一个地方...
評分这本书名为《旅行的艺术》,但我一直以为是《旅行的意义》(噢!陈老师你最棒!),我等不才,全书看下来之后发现这并不是如其他热销的关于旅行的书那般激励别人尽早上路,反而是警惕众人谨慎上路。 最近身边或者是好几个认识的人都辞职踏上旅程,有追随摇滚足迹者(更多是为...
評分因为喜欢旅行,所以爱屋及乌,对以旅行为名的书也比较感兴趣。看过好些有关旅行的书,却发现大多只是泛泛而谈,类似于景点介绍+个人总结之类的东西,缺少独到而深入的见解。相比单纯的游记,更喜欢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那样的书,那种立体化感知一个...
德波頓的這本關於旅行的文化隨筆伴隨瞭我整個歐洲之行,旅行的意義既非獵奇亦非逃遁,而是抽身於瑣碎日常的一次曠日內省,一切景語皆情語,兜兜轉轉還是迴歸自身。
评分Not my first time to read this but still thrilled by Alains words somehow
评分我們常常忘記瞭以旅行者的心態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傢和傢鄉。即使是最不具冒險精神的人,也可以選擇帶著旅行者的好奇心圍繞自己的臥室做一次旅行。
评分read it five years ago ... the picture of a lone traveler sipping a cup of midnight cafe in nowhere still thrills me
评分A life-enhancing book. There is no point travelling if we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what we see. Even if we don't travel at all, this book still shows us how to appreciate daily life. The author draws on the theories of writers, explorers, philosophers and artists to give us the meaning of travelling.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