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仁,男,颱北市人,1965年生。自1990年起進入中國颱灣政治感覺曆史學係學習,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曆任颱灣政治大學曆史學係、輔仁大學曆史學係、颱灣藝術大學通訊教育中心等職。主要著作有:《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以軍機處漢大臣為核心的探討》、《世界文化
循諸有清一代,派係連作輿政治發展之密切聯係,其應該是1860年後的生物。自太平軍興與對外關係愈見紛繁以降,中央與地方互動之此消彼長,參與決策之漢官僚漸易形以實,派係活動遂因專製君主決策主動權之外流而益見復起。由此中歸納,光緒十年(1884)甲申易樞前之權力麵目,或可以“恭醇之爭”與“南北之爭”二綫名之。在企圖獨操大權之慈禧太後運作下,終有光緒十年(1884)藉中法越南衡突,而衍生之朝局翻覆。本書即試圖以這二十四年中,南北兩派在做為決策核心的軍機處,透過朝局中重大內外決策、事件的討論、爭論及政治角力,來呈現諸多史著或史料在提及此段曆史時,常用“南黨北黨”等詞,其真實麵目及在晚清政局中所占有之地位。
本書以“辛酉事變”為起點,以“南北之爭”的派係問題為主軸,探討瞭1861-1884年清朝決策核心人事布局的內部變化。本書作者是颱灣政治大學曆史學係教授,書中不僅涉及瞭大量的清代檔案史料、私傢日記,而且還有作者鞭闢入裏的觀點。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如果將“南北之爭”點睛深描,其不啻為清末中央親貴與地方漢臣之爭的意外契機?環顧國朝,山東人又是占據廟堂半壁瞭,嗬嗬。
评分不想分類到近代史標簽裏,是因為“南北之爭”這個定性沒什麼現代性,一看就是農業社會的政治鬥爭,還不如牛李黨爭(這個問題要另說)。作者研究確實很不錯,高陽之外也搜集瞭很多筆記日記加以考察,不過彆字衍字略多,加之繁體字本“太後”皆誤為“太後”,還是忍不住要減一星…
评分前膜碩士論文,但今或因外行不解。作者所謂“南北”之立論基石多係推斷,如祁寯藻曾國藩同係漢人,前者何必指摘後者權重,應是南北之見。作者論述黨爭中南北因素,又給人恰好A是南人,所以必有地域因素的倒推之感。問題是,作者所論“南北”也並非純然地域,如“北派卻純是現實政治權力角逐下的成品,其成員實非僅地域或籍貫分析所能概括”(107).具體來說,就是瀋桂芬-王文韶為南,李鴻藻為北,南北看似簡單區分而已。可是這樣的劃分又何必與地域掛鈎——如果掛鈎,就必須論證黨爭是因地域之見(作者以軍機中南北論證,但鐵證太少,且一方麵說鹹豐前南士下風,另一方麵又說辛酉前南軍機比北軍機多,41-42),而非對齣身於該地的某一兩人的成見。作者在這裏的論證是欠缺的。
评分前膜碩士論文,但今或因外行不解。作者所謂“南北”之立論基石多係推斷,如祁寯藻曾國藩同係漢人,前者何必指摘後者權重,應是南北之見。作者論述黨爭中南北因素,又給人恰好A是南人,所以必有地域因素的倒推之感。問題是,作者所論“南北”也並非純然地域,如“北派卻純是現實政治權力角逐下的成品,其成員實非僅地域或籍貫分析所能概括”(107).具體來說,就是瀋桂芬-王文韶為南,李鴻藻為北,南北看似簡單區分而已。可是這樣的劃分又何必與地域掛鈎——如果掛鈎,就必須論證黨爭是因地域之見(作者以軍機中南北論證,但鐵證太少,且一方麵說鹹豐前南士下風,另一方麵又說辛酉前南軍機比北軍機多,41-42),而非對齣身於該地的某一兩人的成見。作者在這裏的論證是欠缺的。
评分寫得挺好,不過還是有聊八卦的感覺 所謂政爭也未見高明,一些網友,既詈今朝袞袞為豬狗,又何必奉前前朝豬狗為大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