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邓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攻中国现代史,著述颇多。
“于全场极度和谐兴奋中散会”,看完全书,此句在头脑中萦绕不散,该句是黄炎培日记中46年所记政协散会时之情形。虽然作者告诉我们民国的政治逻辑无法越过,以上不过是历史的玩笑,但“如果顺着走下去”之类的假设想必读过本书的人都曾设想过吧。3年后,枪杆子1949登场,国共...
评分1944年末到1946年,国共以及中间党派看似经历了数次会谈并起草了几分协议,实质上并没有推动政治局势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在国共军队问题以及政府权力分配。 作为老党的国民党大多数党员自然而然地认为抗战成果是国党该享有大部分的,因此在国家事务中理应有发言权,政治权力分配...
评分 评分导论。1944—1946是国共关系一个完整的政治转型时期。国共力量对比消长导致关系转型,集中表现为国家政体的对立,由两党关系转型引出国家秩序转型。但必须牢记的是,民国时期任何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格局的变动,都是以武力对比及消长作为最终依据。双方实力反复消长、内外背景反...
武装式政党 政治与军事 and 腊肉还是比较牛逼
评分国民党,共产党,苏联人,都是搞权谋的好手。剩下几个SB美国人雾里看花,搞不懂怎么回事。民国的政治逻辑就是“打”
评分国民党,共产党,苏联人,都是搞权谋的好手。剩下几个SB美国人雾里看花,搞不懂怎么回事。民国的政治逻辑就是“打”
评分非常精彩
评分历史的偶然因素可能就起了决定作用。作者应该多用些一手资料,用年谱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