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颱灣。颱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颱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係係主任。現任《聯閤文學》社社長。
蔣勛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蔣勛先生多年來著有:《蔣勛說<紅樓夢>》《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蔣勛說中國文學之美》《吳哥之美》等書。
在中國近一百年混亂而彷徨的曆史處境裏,要留下心來,思考有關那古老中國曾信守過的,堅持過的生命的理想,美的規則,有時,連自己也要不禁懷疑起來罷。然而,那些玉石、陶器、青銅、竹筒、帛畫、石雕、敦煌、山水……猶曆曆在目,它們何嘗不是通過瞭烽火戰亂的年代從那最暗鬱的曆史底層,努力地仰望著,仰望著那永恒不息的光華。
這些瑩潤斑剝的玉石,這些滿是銹綠的青銅器,這些天矯蜿蜒的書法,這些縹緲空靈的山水畫,逐漸使我開始思考起它們形式的意義。仿佛曆史的渣滓去盡,從那紛華浮囂中升舉起來,這“美”纔是曆史真正的核心。這“美”被一層層包裹著,僞裝著,要經過一次一次時間的迴流,纔逐漸透露齣它們真正的曆史的意義。“美”比“曆史”更真實。
一本简约的中国古代艺术思想论。论述绘画着墨最多,雕塑、陶艺、青铜、建筑、书法略有论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思想流变、艺术要素、心灵意蕴把握得很准,浅显而脉络清晰,读后令人颇有感悟。失之零散、简约、率性,得之行文隽美,用词精到,透出灵动之气,如读一篇篇艺术散文...
評分美是什么?优雅、华丽、高贵、精巧、丰饶、别致,这些词语皆可以是美带给我们的感觉。经过大自然打磨的玉石虽是粗糙,但那种拙朴的力量仍不失美感;若被匠师精雕细琢了一番,则褪去原始的粗糙,显得灵气逼人,亦让人赞叹这巧夺天工。这是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不同,是现代为美...
評分我一直很困惑,人类发明“美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学时,我的专业开设过《美学概论》这门课,现在回忆起来,很遗憾,老师讲的内容我没太多印象了,但我清晰地记得三个人:宗白华、李泽厚和朱光潜。有人说研究中国美学,读懂这三个人的著作就可以了,于是我像模像样地捧起了宗...
評分很多时候,我们去博物馆、去名胜古迹、去历史遗址的时候,会观赏陈列在那儿的艺术品,诸如雕塑、器具、书画、饰品、建筑等等,有时候会为那些物品表现的形式而深深吸引,也有可能并没看懂那有怎样的好。这些被称为艺术品的东西跨越的年代一直从远古到近代,五花八门、千姿百态...
評分美是什么?优雅、华丽、高贵、精巧、丰饶、别致,这些词语皆可以是美带给我们的感觉。经过大自然打磨的玉石虽是粗糙,但那种拙朴的力量仍不失美感;若被匠师精雕细琢了一番,则褪去原始的粗糙,显得灵气逼人,亦让人赞叹这巧夺天工。这是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不同,是现代为美...
看畫啓濛
评分縱使筆不筆,墨不墨,自有我在。
评分很不錯呀,很輕鬆地就能把中國的藝術在各朝發展瞭解一遍,看得齣來作者美學基礎紮實的
评分蔣勛寫書看多瞭,你真的會覺得有些絮叨。本來這本書是想給三星的,但是在之後的章節讀到瞭《中國繪畫捲收與展放中的時空意義》時,第一次意識到中國繪畫的捲收形式、空間長度以及會畫背後的美學主張的思考,就這一啓發對我産生的影響,我也要來個好評。
评分不知道聽什麼的時候聽他聲音就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