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从容,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英国和爱尔兰文学、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尤其专攻詹姆斯·乔伊斯的研究,专著有《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并发表相关论文11篇。此外还涉猎后殖民研究、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且翻译学术著作3部。
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学术新视野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形式/结构,对夜晚的表现
评分因为刚读过巴赫金相关,读此书时脑子里一直跳跃的也是对话理论、狂欢之类的语词。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处发抉的对话性,是乔伊斯不具备的。在陀氏那里,作者并非笔下人物的上帝,彼此是“我—你”的平视关系,延及读者,此时人物就被并非沉默的客体,而是与我们休戚共在的活物。这样一来,阐释无疑是开放的。乔伊斯对阐释学提出的挑衅,在于凭词语架构的封闭体系,同时对着人物与读者扮演上帝。词语的变形非但不是激发阐释,反而是强迫读者接受绝对命令般的谕告。作者认为《芬》之于《尤》是超越,究竟是超越还是僭越,有待商榷。书中还说到乔伊斯曾“根据阿奎那的理论阐发美学主张”,无怪乎乔伊斯的封闭话语体系,和中世纪神学体系有所神似。书内有奥康纳尔街上朗读《尤》的表演照片,也许在学府被奉为天书的东西,在民间刚好成为“狂欢”之材。
评分这个算是戴老师的早期作品吧,内容已见其热情和耐心。2014年毕业前买到全新版也是意外,求到签名简直不能更开心了。
评分文体学角度切入。戴老师对乔的分析终于解决了我长期以来对形式主义的困惑:形式与真实的关系如何处理?在什么意义上才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略有遗憾的是里面的好多问题都可以细细展开,这本书可以很厚很厚。 字体和装帧真的不太行。
评分启发不少,能把《芬尼根的守灵夜》翻译出来戴老师,还是相当厉害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