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传

乔伊斯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理查德·艾尔曼(Richard ;Ellmann, ;1918—1987)是20世纪后半世纪西方文学界现代英语文学的主要权威之一。他就学于耶鲁大学和都柏林三一学院,曾在哈佛、耶鲁等美国许多著名大学任教。后任牛津大学英语文学讲座教授,直至1984年退休。艾尔曼一生著述编辑甚丰,他的《叶芝传》《乔伊斯传》《王尔德传》都受到西方学术界的一致推崇。其中《乔伊斯传》初版之后,很快就获得普遍的赞赏,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文学传记。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理查德·艾尔曼
出品人:
页数:1309
译者:金隄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9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2151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乔伊斯 
  • 外国文学 
  • 詹姆斯·乔伊斯 
  • 文学研究 
  • 文学 
  • JamesJoyce 
  • 英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部被推崇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传记”,与乔治·佩因特的《普鲁斯特传》、利昂·埃德尔的《亨利·詹姆斯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传”的伟大作品,是一部学术要求极高同时又富有人情、令人心胸开阔的扛鼎式的巨著。《乔伊斯传(套装共3册)》传记的突出优点是它既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对乔伊斯的相关材料可谓穷搜冥讨,包举无遗,举凡死亡证明、抵押账单、法官访谈录、会议纪录、广播文稿等等,在艾尔曼眼中,无一非可用之材。难得的是,他不是要以这种方式炫奇斗博、夸示学问。正如乔伊斯选中布卢姆这个卑微的小人物装载和转送纯洁、善良的人类思想,艾尔曼驱遣这些细末琐屑、似乎无关宏旨的细节,是为了活生生地描画出一个丰富驳杂的文学巨人的血肉之躯,让读者在礼赞他的伟大的同时,克服对他的敬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920年7月底,乔伊斯一家从的里亚斯特搬到了巴黎。8月,在他一封致好友巴津的信中,乔伊斯第一次提到了普鲁斯特:“我观察到有人在暗中制造一种流向,用这里的一位马塞尔•普鲁斯特先生来和在下抗衡……我认为,如果我倒台,某些倾慕者是不会感到失望的。我在这里造成的印象...  

评分

乔伊斯在科斯格雷夫的挑拨下认为妻子对自己不忠,托尔斯泰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扰。「婚外情可能是作家对生活与艺术产生更深层次认识的渠道。达到思想的纯高。」王尔德、普鲁斯特、伍尔夫、陀式等等。是“正规”生活不值得呢,还是这是作为艺术家的的必经之路呢。然而也有绝大多数...

评分

艺术家毛病一大堆,妻子最好是神经大条。 乔伊斯的戏剧《流亡者》要在剧院上演了。他领着老婆诺拉一起去看。结果两人在剧院蹲了一晚上,也没几个观众进来。诺拉就嘲笑老乔:“你不是整天吹牛说你有很多fans吗?咱俩像两个老母鸡抱窝似的蹲了一晚,也没见有几个人来。”传说老...  

评分

艺术家毛病一大堆,妻子最好是神经大条。 乔伊斯的戏剧《流亡者》要在剧院上演了。他领着老婆诺拉一起去看。结果两人在剧院蹲了一晚上,也没几个观众进来。诺拉就嘲笑老乔:“你不是整天吹牛说你有很多fans吗?咱俩像两个老母鸡抱窝似的蹲了一晚,也没见有几个人来。”传说老...  

评分

1920年7月底,乔伊斯一家从的里亚斯特搬到了巴黎。8月,在他一封致好友巴津的信中,乔伊斯第一次提到了普鲁斯特:“我观察到有人在暗中制造一种流向,用这里的一位马塞尔•普鲁斯特先生来和在下抗衡……我认为,如果我倒台,某些倾慕者是不会感到失望的。我在这里造成的印象...  

用户评价

评分

乔伊斯绝对是伟大作家中的一个异类。他的生活,他的家人,他的爱情,他的爱尔兰,永远是他作品的母题。他是一个无法概括的人。他是任何一个人,同时谁也不是。他甚至不是詹姆斯乔伊斯。他是天才的伟大与渺小的两性体。

评分

为了看懂尤利西斯先看了这100万字的传记也是醉了,不过挺好读的,虽然有点琐碎,但这样才称得上是优秀的传记吧,佩服作者是怎么找到这么多材料的。里面谈论尤利西斯的部分和乔伊斯写芬尼根的守灵夜过程的部分对阅读乔伊斯的文字有直接的帮助,不过这也让我觉得读翻译过来的尤利西斯可能有些失去其价值,anyway,按照书里建议的顺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写照——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 来读乔伊斯吧,终于要正式开始了。PS:对了,想起来看到乔伊斯酗酒成性和一直莫名受眼疾困扰以及长疖子的事,立马觉得这位仁兄是因为没听说过中医这门学问吃了亏,这明显是喝酒伤肝而肝主目啊,肝火旺导致长疖子,最后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而死...

评分

「在喬伊斯寫它之前,誰也不知道平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评分

传记写得很好,但对了解joyce内心毫无意义。我居然也脑子进水把1500页细细看完了

评分

刚开始,要多久?(7.13)读了一月有余,巨细靡遗的描述织成一生的脉络,对过去的近角窥探,有时让我误以为作者打开了时空之门,隐身在角落里。(10.1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