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馬 (1824~1895),法國小說傢、戲劇傢。著名作傢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纔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象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産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1848年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使小仲馬一舉成名。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於1852年首次演齣,獲得更大的成功。《茶花女》通過一個齣身貧苦、墮入娼門、苦於不能自拔的妓女的戀愛悲劇,揭露資産階級道德的虛僞和罪惡。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特色,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嚮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小仲馬後來寫瞭20餘部劇作,現實主義傾嚮更為鮮明。其中比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會》(1855)、《金錢問題》(1857)、《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歐勃雷夫人的見解》(1867)、《阿爾豐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馬的劇作大多以婦女、婚姻、傢庭問題為題材,或描寫在資産階級淫靡風尚毒害下淪落的女性,或錶現金錢勢力對愛情婚姻的破壞,或譴責夫妻之間的不忠,比較真實地反映瞭資産階級道德的腐朽性質。作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其劇作富有現實的生活氣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比較嚴謹,語言通俗流暢。
《茶花女(雙色印刷)》是小仲馬的成名作、代錶作,小說以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生活經曆為主綫,真實生動的描寫瞭一位外錶與內心都像茶花一樣聖潔美麗的妓女的悲慘故事。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时候特别注意到,那时候很多尚不成熟的作家受到的不是纯正的“外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了翻译这些文学的译者的影响。 好比说今天,小资们引用的不是村上春树的话,而是林少华的话;被用到泛滥的哈姆雷特不是莎士比亚的话,...
評分“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 但爱情和痛苦从来不是可以被拆分的词组。 她说她是一个神经质的,病魔缠身的,易感伤的女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忧伤的女人。而偏偏这个卖笑为生的、爱奢华...
評分看《茶花女》在很久以前,那时还是不懂爱情不懂奉献的孩子,于是为玛格丽特而哭,为她恨。 多年以后,开始明白,很多事情身不由己。爱的再深终究会因身份地位成为不可磨灭的沟壑,多少人说着爱可以超越一切最终却败在门当户对的现实之上。 这本书,是现实的童话,带着唯美的...
評分“原来爱情这么伤” 看完《茶花女》,回过头听GIGI的这首歌,却变得十分应景。玛格丽特死了。阿尔芒的爱死了。那场思念的仗却永远都打不完。 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是如此轰轰烈烈,百转千回。我不愿去相信这样的邂逅,更不愿接受这样的结局。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就像鬼...
評分其实我想给差的,但是鉴于它是一本世界名著,人们欣赏它,总有理由的吧。但是我同样认为,前人的阅读经验并不能全信,尤其是对这本书。我丝毫没有什么感动,很多言情小说写的比它好多了。就像《罗马假日》一样,很多人觉得很好看,好看的不得了了,推为经典,可我同样没有觉得...
阿爾芒,瑪格麗特,無法不愛
评分現在我們兩人的命運已經分開,就不要再結閤瞭。現在你隻是恨我,如果再結閤,你就要衊視我瞭。
评分讀瞭一半,到期瞭又不能續藉,算"讀過"吧哈哈哈
评分導緻茶花女悲劇的源泉應該算是骨子裏的男女不平等吧。。。
评分你仔細看看這封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