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主席团委员(1997,2001),中国文联全委委员(2001)。
曾在青年部门(1985)、林业部门(1986)以及大学(1995)兼职,曾社会兼任省政协委员、常委(1983、1989、1993)和省人大代表(2003)等职。
《马桥词典》中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流传范围。在这本词典里,词条后加有△记号的,表示这个词的流传范围不限马桥。相反,在词条后面加有▲记号的,表示该词流传范围仅限于马桥,甚至只为马桥个别人使用。
不得不说,我刚开始读《马桥词典》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很难将这本书归为小说还是散文随笔,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书可以以词典的方式写出来(这里涉及到所谓韩少功抄袭《哈扎尔词典》的事,但我觉得他只是借用文体,算不上抄袭),所以在没阅读之前,我觉得我会收获一个新奇有...
评分马桥所在地离我家乡不远,看这本书时正是寒假在家,在家捧着书,感受到的是习惯呼吸了十几年的空气。而小说文字中提到的方言,碰撞着我的语言系统,原来用普通话的表述时,某个漫不经心的方言会有扎根于一方土地的文化感和上千年的人气。 韩少功真的很有才华,且态度认真。他是...
评分《马桥词典》最让我感动的是韩少功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用平等的眼光注视着叙说着马桥人特有的生活习俗,不特意拔高美化猎奇,也没有嘲讽敌视,并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勾勒描摹出这一神奇的地方。 首先他对语言极其敏感,有些发音在普通话里根本找不到相应的词语,甚至马桥人也不知道...
评分我最喜欢韩少功的接!地!气! 他的文字总会让外乡人在描述的山寨里听见乡音袅袅,看见记忆里始终舍不得抹掉的姑娘。 这样的文章是有根的。 至于爸爸爸、熟悉的陌生人和恒河的猜想?里面的思考也是娓娓道来,韩少功和克里斯提那穆提一样是一个温和的对话者,不是道德制高点也不...
评分韩少功《马桥词典》一百多个词条,不知为何,屡屡想起的总是“破脑”一栏: “在马桥,最大的数字,或者说“很多很多”,用“破脑”一词来表示。先人也许觉得应容量有限,想的事情一多,脑子就会炸破。 比如小学生说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常常恨恨地咬牙:‘破脑破脑的作...
不是小说吧?反而更近如记录,记录马桥社会及其变迁。
评分庞大又细碎,惊异小说居然可以这样写,有点《百年孤独》那种气势。不过看过半的时候就有点心急了,有点隐隐的脏味土味浮上来。看完后没有太多想回味的东西,这是和《一句顶一万句》看完后最大的区别,大概因为马桥离我太远,而《一句顶一万句》我是用河南话在心里读完的……
评分韩少功还是我最喜欢的国内作家,文笔及思想
评分不是小说吧?反而更近如记录,记录马桥社会及其变迁。
评分偶现灵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