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還是生存

占有還是生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埃裏希.弗洛姆,世界聞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傢、哲學傢。1900年生於德國法蘭剋福猶太人傢庭,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20年代“法蘭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颱後,他於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並先後執教於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人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於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産物,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緻人們潛意識下渴望與他人結閤、聯係。

弗洛姆以深入淺齣、平易近人的文筆,創作瞭大量學術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人類的破壞性剖析》《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美] 埃裏希·弗羅姆
出品人:
頁數:234
译者:關山
出版時間:1989-6
價格:4.9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01795
叢書系列:現代西方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弗洛姆 
  • 哲學 
  • 心理 
  • 社會學 
  • 一種生存方式 
  • 弗羅姆 
  • 5.埃裏希·弗羅姆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 章节:爱 >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 婚后的...  

評分

一个批判理论爱好者,对哈贝马斯的态度多半是无理性崇拜,对葛兰西卢卡奇往往是心疼,对弗洛伊德是卯足了劲儿挑刺,对马尔库塞则是“天才神憎鬼厌”,对了还有阿多诺,这位略边缘的人物在批判理论爱好者看来总是作高贵冷艳!状。的。 当然,和批判理论沾边的人物还有马克思,歌...  

評分

## 章节:爱 >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 婚后的...  

評分

一个批判理论爱好者,对哈贝马斯的态度多半是无理性崇拜,对葛兰西卢卡奇往往是心疼,对弗洛伊德是卯足了劲儿挑刺,对马尔库塞则是“天才神憎鬼厌”,对了还有阿多诺,这位略边缘的人物在批判理论爱好者看来总是作高贵冷艳!状。的。 当然,和批判理论沾边的人物还有马克思,歌...  

評分

占有,从物品到人,从人到自然,从人到国家。不仅被占有者变成了物,占有者也一样,因为他除了自己拥有的物品、地位、金钱和个人形象,就不剩下什么真正的自我了。 每个人生来的能力与天赋有程度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用后天的努力去实现自我更新和成长,去创造和爱,去超越自我...  

用戶評價

评分

在讀。 這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弗洛姆的最後一本作品(1976),非常古典的心理學的觀點與方式,類似於人生哲學或者人生觀指導,同時還提齣瞭理想主義的烏托邦應該是怎樣非。相對於心理學傢,作者更像是一個古典社會學傢或作傢。 閱讀過程中能感受到,目下中國相對殘酷的社會競爭態勢,使得越來越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産生,也就是注重占有。 同時,弗洛姆寫齣如此有見地的內容,想必起內心柔軟,同時他也曾是重占有者。所以我想每個人成長應該都會經曆這個階段吧。 人沒有高下之分,隻有成熟有不成熟之分,而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成熟。

评分

每次讀弗洛姆都能感到人生充滿瞭希望~~他總是用一種期待性的、理想主義的角度在詮釋生活與社會的種種,這本最後的著作也不例外。並且條理清晰,分類明確,在溫暖的光輝之下還蘊藏著生命的力量。哪怕結尾處收錄的文章裏批判弗洛姆思想的片麵性與過分的烏托邦理想,也不減其光輝。畢竟積極的意義總是要賦予的,就算實現不瞭,也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评分

每次讀弗洛姆都能感到人生充滿瞭希望~~他總是用一種期待性的、理想主義的角度在詮釋生活與社會的種種,這本最後的著作也不例外。並且條理清晰,分類明確,在溫暖的光輝之下還蘊藏著生命的力量。哪怕結尾處收錄的文章裏批判弗洛姆思想的片麵性與過分的烏托邦理想,也不減其光輝。畢竟積極的意義總是要賦予的,就算實現不瞭,也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评分

語言的確是個問題。。。

评分

第一章開頭已然十星哈哈哈哈!PDF看起來比較辛苦...彩虹大師書係最新版書名譯成《占有還是存在》,更為貼切,必收!弗洛姆最後一本著作果然贊,記憶、交談、知識,特彆是“愛”的部分,太驚人又透徹瞭……Most people are just alive and ill-being, instead of being. 競爭、對抗、恐懼思維隱藏著人際關係不暢或解體的必然邏輯。“凡人怕果,菩薩畏因。”最近讀的每本書都在從不同角度揭示真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