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一)关于这本书 斯特劳斯这本《野性的思维》依然是一本读着十分费劲的书,但这种费劲我认为倒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作者的眼界过于开阔。 法国人的学识修养一向让人佩服,斯特劳斯作为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更是如此。在这本书里,斯特劳斯轻松自如地纵横于考古...
评分p13 动植物不是由于有用才被认识的,它们之所以被看作有用或有益的,正是因为它们首先已经被认识了。 p22 神话思想的特征是,他借助一些参差不齐的元素表列来表达自己,这套元素表列即使包罗广泛也是有限的;然而不管面对着什么任务,它都必须使用这套元素,因为它没有任何其...
评分跨学科的必读级别书籍。作为结构主义热潮第一人,从严谨性上本书尚未走向神秘主义的歧路,从思想性上来说,在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刚好处于绝对主体性(欧罗巴中心主义)和否定主体性(解构主义热潮)的过渡点上,如今看来已是绝对不可复制的作品。
评分第一章和倒数两章比较理论,中间的几章基本是听故事OwO除对结构和系统的阐述外,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谈到了一些跟结构语言学的联系,以及能所指意义在那个时候发生的变迁。最有趣的大概是“原始思维”被“历史人性”建构的现象以及“原始思维”没有“历史”的原因。——就像福柯谈“非理性”被“理性”建构或者波伏娃谈“女性”被“男性”建构一样——“被定义”而导致成为“第二性”、看似对等而实际被挤压成“标出项”。而社会中的“非标出项”对“标出项”的态度,几乎都是同构的——坚决的不平等,看似的友好,实际的蔑视以及给予某种被表面的“保护”所挟裹的践踏。多数二项对立都并不分属平衡着的天平的两端。所以“平等”只是幻觉,洗洗睡吧,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评分感觉老斯的视角的确很与众不同 这本书的确值得好好品味……越读越有意思 同时也越发觉得老斯绝不仅是一个人类学家 更是一个非常有理论独创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深度不是一般人类学家所能比拟的 想要透彻理解必须有相当的结构主义理论的功底才行……第一遍终于读完了 感觉有很多地方还没能理解 老斯的思想果然不是一眼甚至N眼看过去就能吃透的 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深入思考才行 今后会再找机会读它的 到时最好能做些读书笔记~
评分历史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离开我们,或者我们是由于思想的变化而疏离历史的。因为历史不再能被内在化从而失去其可理解性,即一种依附于暂时的内在性的虚假的可理解性。然而并不是说人能够或者应当使自己与这种内在性分离。他并不能这样做,而且他的智慧正表现在理解到他体验着这种内在性,而同时又认识到,他如此充分和强烈地体验着的只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对于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或许几年后的他自己会依然如此,而对于一千年以后的人们就完全不同了。
评分做笔记又刷了一遍。第一章讲“具体性的科学”第二章讲“图腾分类的逻辑”都是聪明到让人手舞足蹈;但即使是第二刷也觉得从第四章开始就完全看不懂了。可见不仅我的智力水平不足以学数学(和物理学),连读哲学也只到英语国家哲学家的水平;此生凄凉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