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一)关于这本书 斯特劳斯这本《野性的思维》依然是一本读着十分费劲的书,但这种费劲我认为倒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作者的眼界过于开阔。 法国人的学识修养一向让人佩服,斯特劳斯作为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更是如此。在这本书里,斯特劳斯轻松自如地纵横于考古...
评分虽然这是表现原始的野性的思维的学术作品,但颇有些哲学味道,其实可以得出联想结论,当我们认为其他人、其他民族奇怪时,也许别人也是这样看我们的,这不是什么问题,只是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思维不同吧了。 作者是人类学家,本书表现了原始社会中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学术...
评分 评分 评分之所以借用波伏瓦的《第二性》作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笔下的“野性的思维”往往被视为“野蛮人的思维”、“原始人或远古人的思维”,是现代文明的“阴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后来者的姿态向其发起挑战,从...
结尾写得太简略了。结论等于没有结论。好在例证大部分还比较有意思。
评分第一章和倒数两章比较理论,中间的几章基本是听故事OwO除对结构和系统的阐述外,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谈到了一些跟结构语言学的联系,以及能所指意义在那个时候发生的变迁。最有趣的大概是“原始思维”被“历史人性”建构的现象以及“原始思维”没有“历史”的原因。——就像福柯谈“非理性”被“理性”建构或者波伏娃谈“女性”被“男性”建构一样——“被定义”而导致成为“第二性”、看似对等而实际被挤压成“标出项”。而社会中的“非标出项”对“标出项”的态度,几乎都是同构的——坚决的不平等,看似的友好,实际的蔑视以及给予某种被表面的“保护”所挟裹的践踏。多数二项对立都并不分属平衡着的天平的两端。所以“平等”只是幻觉,洗洗睡吧,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评分做笔记又刷了一遍。第一章讲“具体性的科学”第二章讲“图腾分类的逻辑”都是聪明到让人手舞足蹈;但即使是第二刷也觉得从第四章开始就完全看不懂了。可见不仅我的智力水平不足以学数学(和物理学),连读哲学也只到英语国家哲学家的水平;此生凄凉不是没有原因的!
评分三色堇。。。
评分感觉老斯的视角的确很与众不同 这本书的确值得好好品味……越读越有意思 同时也越发觉得老斯绝不仅是一个人类学家 更是一个非常有理论独创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深度不是一般人类学家所能比拟的 想要透彻理解必须有相当的结构主义理论的功底才行……第一遍终于读完了 感觉有很多地方还没能理解 老斯的思想果然不是一眼甚至N眼看过去就能吃透的 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深入思考才行 今后会再找机会读它的 到时最好能做些读书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