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痕迹

追寻记忆的痕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5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霍华休斯医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出品人:
页数:323
译者:罗跃嘉
出版时间:2007-1
价格: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1956500
丛书系列:心理学导读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记忆 
  • 认知神经科学 
  • 科普 
  • 思维 
  • 传记 
  • 认知 
  • 追寻记忆的痕迹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著作,等慢慢消化了再写个书评吧,先把几个勘误贴一下(整本书的翻译仍然是非常高质量的)。 P197倒数第二段。 译文:Watkins和Graham Collingridge发现在海马中谷氨酸充当两种受体:AMPA受体和NMDA受体,AMPA受体调节一般的突触传递并且在突触前神经元...  

评分

【注】本书评所引用原书内容及页码已根据本人翻译的全新中文版做了更新。 最近先后读了两本科学家自传,神经科学大牛Kandel与社会心理学大牛Aronson。碰巧的是,不仅这两位大牛的人生经历有颇多相似之处,连书的内容都有些异曲同工。就经历来说,两位都是犹太人,自然在价值观...  

评分

五年了。 在我提笔撰写这篇序言时,脑海里正经历着一次心理时间旅行,围绕本书翻译工作的种种记忆及情绪涌上心头。这些往事对我个人来说很有意义,却没必要与读者分享。作为一名把这本书通读过许多遍的“资深”读者,我试图站在读者的角度,分享这部笔酣墨饱之作的吸睛之处,并...  

评分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五星推荐。 书名“in search of memory”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作者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又指本书的内容:凭借记忆写出的人生自传。 说起脑科学,在数年前差点和它结下缘分。当时在研究生入学选择时有几个可能的去处,其中之一是中科院脑认知科学研究所(似...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说Kandel是一位神经科学家,我更愿意称他为一个付诸实践的哲学家,他的求索的出发点便决定了一切:他的科研成就以及在其事业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这本篇幅不算多的自传记录的不仅仅是Kandel的生平,他的科学探索经历,同时还是一部神经科学发展简史,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从柏拉图到笛卡尔与大卫休谟,从康德到弗洛伊德,再到今天基于分子水平的认知神经科学,实证科学的发现解答了那么多困扰了我们上千年的形而上学问题。这本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介绍一项实验室里的重大发现并解释其原理之后,Kandel都会从哲学的角度阐释这个发现的重大历史意义。如果能够早十年读到这本书,我想我会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这个领域。

评分

生命科学探索的画卷,同时可以看到直觉对于一个人做出重大选择的决定性意义。对于认知神经科学来说,是必读之书,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对于自身的伟大认识。

评分

这是读过的最好的一本科学家的自传,作为自传是一流的,作为科普读物也是一流的。

评分

收获非常大

评分

收获非常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