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記憶的痕跡

追尋記憶的痕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埃裏剋·坎德爾(Eric R.Kandel)1929年齣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956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係教授、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200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出版者: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作者:[美] 埃裏剋·坎德爾
出品人:
頁數:323
译者:羅躍嘉
出版時間:2007-1
價格:3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1956500
叢書系列:心理學導讀係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記憶 
  • 認知神經科學 
  • 科普 
  • 思維 
  • 傳記 
  • 認知 
  • 追尋記憶的痕跡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書中作者追溯瞭維也納的兒時經曆引起他對記憶的強烈興趣,這一興趣首先體現在對曆史和精神分析的愛好,然後轉到腦生物學領域,跨越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個學科,最終從細胞和分子層麵上破譯瞭人類記憶密碼,從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為瞭滿足人們對追尋記憶痕跡的好奇和渴求,坎德爾教授娓娓道來,把個人成長融入科學發展曆程,講述他傳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大師的治學之道和大傢風範。

這是一位科學巨匠走過的半個多世紀的心路曆程。他對前輩和同行的尊重與謙和,對年輕一代的提攜和鼓勵,對故土維也納的眷念,以及身為猶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著作,等慢慢消化了再写个书评吧,先把几个勘误贴一下(整本书的翻译仍然是非常高质量的)。 P197倒数第二段。 译文:Watkins和Graham Collingridge发现在海马中谷氨酸充当两种受体:AMPA受体和NMDA受体,AMPA受体调节一般的突触传递并且在突触前神经元...  

評分

【注】本书评所引用原书内容及页码已根据本人翻译的全新中文版做了更新。 最近先后读了两本科学家自传,神经科学大牛Kandel与社会心理学大牛Aronson。碰巧的是,不仅这两位大牛的人生经历有颇多相似之处,连书的内容都有些异曲同工。就经历来说,两位都是犹太人,自然在价值观...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科普的重要性。

评分

這是讀過的最好的一本科學傢的自傳,作為自傳是一流的,作為科普讀物也是一流的。

评分

這書看的很痛苦,前140頁基本上認真閱讀,但感覺完全是浪費時間精力,書中反復充斥大量的作者經曆和獨白,我對諾貝爾和科學史毫無興趣,翻來覆去的詞匯諸如"偉大的""天纔的"更是讓我感覺乏味,那些跟我毫無關係啊,我隻想知道記憶的相關知識。後麵的內容選擇性閱讀,這比按部就班閱讀還要纍。看完之後其實對我收效不是很大,我隻關心如何更好的記憶,而不關心理論上生物上是怎麼一迴事,那方麵對我來說沒什麼用。因為我並沒完整讀完本書,所以也沒資格打分。有一點,這書翻譯水準不高,前言裏也提及瞭,是一幫人分章翻譯的,而且都是些科學傢,個人感覺可讀性不太高。

评分

專業性很強,但是我這種不專業得也能看個一知半解。對人的認知,意識活動感興趣的朋友,一點要讀讀!

评分

這實在是給瞭我無比的讀書享受,無論我能從中得到什麼,但這個讀書的過程很好。 看完後,我會寫一篇書評說說我得感受。 我食言瞭,這本書看瞭大半本。然後就收起來瞭。 除瞭一些專業方麵的知識外,作者本人的人生經曆以及他自我學習的過程讓人佩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