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在善的圣殿前 燃起了午夜的长明灯 --《罗亭》 这句诗在书中是用来形容罗亭大学时一个哲学家改革家式的同学的。然而用在罗亭上,我想把“善”改成“改革”。是啊,虽然刚出场的他腹中空空却口若悬河,可是到了离开娜塔丽莎家后,他就开始行动了。或许在那个时...
评分http://baike.baidu.com/view/72116.htm 多余人。概念扩大化。 以前我写评论,还没凑到一百字就不想继续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我不想写,当然也有这个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写不出,非不欲乃不能。 现在的状态就像这批多余人,只是比他们还惨,因为没钱。这样是不行的,还...
评分屠格涅夫在"贵族之家"这部小说里,主要描述了两家“贵族之家”:卡列京一家和费奥尔多.拉夫烈茨基一家。莉莎和她姑婆,母亲这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平时还能和睦相处,然在关键时刻,由于立场,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莉莎受那表面优秀内心是小人的潘申的执意追求,且她也知...
评分 评分当罗亭出现在那女地主家的客厅里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还没有什么业绩,那他大学以后的十多年里是怎么过来的?好在年纪轻,长得帅,说话又动听,贵族地主家的饭桌总是对他敞开的,还可以坐下来写写范围深广的论文。然他想过没有?就这样就能过一辈子了?当他和娜塔里娅互表爱...
音乐一般流畅的文字。 空想家罗亨,一辈子理想主义,一辈子夸夸而谈,一辈子穷困潦倒,让我想到自己。 乡村的描写,美到极致。 丽莎说,信奉基督,不是因为虔诚,不是为了来世,而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的死亡。
评分屠格涅夫书中人物,都可以放在当前中国中去对照
评分聪慧偏执不应成为执行力缺失的借口
评分您能理解一切,您也应该理解我
评分很喜欢屠格涅夫的描述方式啊,细腻而亲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