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新生代作家文库》——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教授鼎立推荐,包括黄锦树 《死在南方》、陈大为《方圆五里的听觉》、钟怡雯《岛屿纪事》三种。入选作家以其边缘的文化身份表达犀利的先锋思考,探讨身份认同的“存在焦虑”和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经典焦虑”,呈现出别一样态的华文文学景观。尤其是其作品体现出的双重边缘意识、主体历史关怀、南洋乡土情结等与华文文学中生代、前生代明显不同。该文库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以及文学交流的意义。这三位作者的书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填补了文学出版的一个空白
岛屿纪事 (马来西亚) 钟怡雯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 十八岁到台湾攻读文学博士 之后长期驻留台湾。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90年到2003年发表一系列散文作品。多年以后 作者非常骄傲自己终于可以用华人作家的身份在华人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用被称为“马华作家” 这样一个似乎...
评分岛屿纪事 (马来西亚) 钟怡雯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 十八岁到台湾攻读文学博士 之后长期驻留台湾。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90年到2003年发表一系列散文作品。多年以后 作者非常骄傲自己终于可以用华人作家的身份在华人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用被称为“马华作家” 这样一个似乎...
评分岛屿纪事 (马来西亚) 钟怡雯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 十八岁到台湾攻读文学博士 之后长期驻留台湾。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90年到2003年发表一系列散文作品。多年以后 作者非常骄傲自己终于可以用华人作家的身份在华人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用被称为“马华作家” 这样一个似乎...
评分岛屿纪事 (马来西亚) 钟怡雯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 十八岁到台湾攻读文学博士 之后长期驻留台湾。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90年到2003年发表一系列散文作品。多年以后 作者非常骄傲自己终于可以用华人作家的身份在华人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用被称为“马华作家” 这样一个似乎...
评分岛屿纪事 (马来西亚) 钟怡雯 作者是马来西亚人 十八岁到台湾攻读文学博士 之后长期驻留台湾。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90年到2003年发表一系列散文作品。多年以后 作者非常骄傲自己终于可以用华人作家的身份在华人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用被称为“马华作家” 这样一个似乎...
在学校的跳骚市场偶尔邂逅的一本书,却发现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它。这是一本小众读物的书籍,毕竟是马来西亚的作家,钟怡雯。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作家。但是在这本散文集中对于小时候的乡土回忆,有一种清新的乡土气息,脑海中总是自动的跟随文字在在想着文中的场景,在阅历和回忆的结合下,画面总是很美。不像国内的乡土类散文,让人感觉铺面而来的是农家的各种生活气,唤起多少关于乡村的烦烦索索的小事,并没有多少美感。 她的文笔细腻,虽是乡土和童年的回忆,却总是充满童真和美好,也有着淡淡的忧伤,让人情不自禁的沉入其中。 对于乡土散文,首推的是她的《岛屿纪事》,也是这本书让我爱上了乡土散文,却再也没有找到过如此让我欣喜的散文集!
评分真是令人忧伤啊,看不进去乡村的生活。|从后向前翻,校里校外的琐事写得干净利落,一段紧似一段。她也是敏感的灵魂多事的身体英气勃发的心。再往前回到故岛,细密文字下燠(原来念yu!大囧)热的油棕园,灵媒与老人,虽然留有几分畏惧,还是耐心读下来。主要是题材的变化心境的变化,但还是能隐约感到笔法的变化。前面给祖父戴上故乡老人的和善假面,到后面血淋淋的怨恨与和解,也很有趣。但好像有点对不上,前面是虚构的吧?对了,她讲话也是脆生生的,而陈大为长得秀气,还真挺配的。
评分他教我们观察绿豆抽芽又指导我们种地瓜
评分悦读
评分七堇年+朱天心+张怡微既视感。女性的散文总是深入神经的细枝末节,但也不免矫揉,似乎是普泛的问题。好在钟怡雯是以马华身份写作散文的,马来的南国基调与台湾的现身经验给略显甜腻的文风带来了不少离散诗学的文化张力。当然,新马南洋文学是华文文学的蕞尔小国,希望在最近几年向北被接受的过程中,南洋也不要成为一种景观符码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