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了解黑塞的读书观,可以防止滥读之害,同时配合自己的爱好,从而逐步深入,系统地阅读欣赏各国名著的精髓。因此这不仅是一本杰出的读书指南,同时透过本书可以了解黑塞一生写作与阅读遍历的足迹、思想演变、宗教的探求,了解这位世纪智者在书海畅游的历程。
1 1890年,13岁的少年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一名诗人。 在德国杜宾根拉丁语学校枯燥呆板的神学填鸭教育中,这位感知力敏锐的早熟少年,掀起一股「内心的风暴」。 在黑塞看来,人们建立各种学校、提供各种设备,来培养神学家、音乐家、工程师,...
评分前阵子刚看完黑塞的《悉达多》,又粗略看了下《温泉疗养客》,加上这本书。小说,散文,书评,还是和诗人,黑塞是一个充满禅意,而又探讨哲学的多面手。 网上搜了下黑塞的照片,消瘦,到了晚年简直就是皮包骨,但目光平静,坚定。看着就忽然想起圣雄甘地,两个人气质实在...
评分我真切看见了那些织进作者生命肌 理的书页怎样像永恒的投影, 有力地掠过他生命变幻的 天空。 不,怎么会是掠过?是停留,是占有, 是彻头彻尾的征服。 没有亲密而刻骨的交集, 生命何以会从书中或者书何以会从生命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力量?--王强《读书毁了我》 按照神话作家...
评分我真切看见了那些织进作者生命肌 理的书页怎样像永恒的投影, 有力地掠过他生命变幻的 天空。 不,怎么会是掠过?是停留,是占有, 是彻头彻尾的征服。 没有亲密而刻骨的交集, 生命何以会从书中或者书何以会从生命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力量?--王强《读书毁了我》 按照神话作家...
评分我真切看见了那些织进作者生命肌 理的书页怎样像永恒的投影, 有力地掠过他生命变幻的 天空。 不,怎么会是掠过?是停留,是占有, 是彻头彻尾的征服。 没有亲密而刻骨的交集, 生命何以会从书中或者书何以会从生命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力量?--王强《读书毁了我》 按照神话作家...
这样的书常读常新 充满力量与美 我们心灵的许多奇妙的角落都可于此中得欣愉的慰藉
评分每次读黑塞,都仿佛经受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同样一本书,大师的理解洞若观火,评论《白痴》的文章把陀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如果一个人抓住了一个奇异的真理,又将思索与生活合而为一,以致孤立于周遭的人群中,成为一切的敌人,这样的人便可以和耶稣相比。”
评分本以为是一个初级读书指南,其实除了黑塞的读书观外还有很多自传性的、对自己抽丝剥茧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高度在很澄净的无人之境。结合堤契诺的生活,黑塞真的不算厌世吧。老子厌世吗?这个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中欧诗人只是对真实和规矩失望透了吧。
评分喜欢里面的《人生之歌》:“认知的欲望既然无法得以展现,为何又要停留在我心上?猫只要能攀登,鸟只要能飞,就心满意足。但是,我却无法满足于我天生的界限,一心一意朝着我无法达到的目标努力迈进。” 另外,不知道史上读书最多的人是谁,黑塞说他读了3万多本书,很多还读了好几遍……
评分“沒有愛的閱讀 沒有敬重的知識 沒有心的教養 是戕害性靈的最嚴重的罪過之一。”多少年後的今天 這樣的教誨依然震聾發聵。本書集結了黑塞評點一生中所遇的好書 回想舊日閱讀歲月的文章。 比較彆扭的是台譯版本的諸多譯名 還有由日文轉譯難保的語義偏移。但作為好幾篇文章的首次漢譯出版 也是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