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旅

东方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出品人:
页数:168
译者:蔡进松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22.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38847
丛书系列: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赫尔曼·黑塞 
  • 黑塞 
  • 德国 
  • 外国文学 
  • 德国文学 
  • 小说 
  • 文学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东方之旅》是黑塞写作态度的转折点,从强调自我的完美个人主义,到献身给团体的崇高服务精神。描写生之追寻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再有一位朝着模糊的理想奋斗的主角,而只有试图表达和实现理想的一个中心思想。透过十八世纪流行的“盟会小说”引人入胜的技巧,象征黑塞自己的书中主角H.H,为盟会所做的象征性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卡夫卡式”经验,终于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精神领域——“第三王国”下了有效的定义。

以象征性的自传开始的这本书,卒以艺术的神圣化结束。黑塞在此已经到达唯美的理想境界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黑塞日记摘选。1921年2月15日。 有一天,心儿,你将安宁 你将最终屈从于最后的死神 你将走向寂静, 滑入无梦的安眠。 他常常从金色的幽暗之处向你招手, 你常常渴望他走近。 遥远的港湾,当你的小舟, 被一个又一个风暴追逐,飘零在海上。 而你的血液摇晃着你 在红色的波涛中通...  

评分

关于东方情结 黑塞的世界观里,全世界民族一分为三: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以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剩下的都属于原始民族。他在精神追寻的路上,向着东方越走越远,“我们这些西方老态的子女,不可能再回到原始民族的最原初的人性和天堂般纯净的状况,但在东方精神那里,返乡...  

评分

1 《东方之旅》这部中篇小说,完成于1932年,正是纳粹德国正式诞生的前夜。这一年赫尔曼·黑塞55岁,这位不受纳粹欢迎的作家,和他第三任妻子离开德国,隐居在瑞士卢加诺湖畔。他每天写作、思考、修剪花木,和他的猫一样独来独往,沉默少言。 他在《东方之旅》中,虚构了一个神...  

评分

摘录,觉得很好: A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hat emphasizes imagination and spirituality. 是一个穿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旅程,强调了幻想性和精神性。 The novel contrasts the more linear,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of the West with the more cyclical, relati...

评分

读黑塞的书,学会了抑制住好奇心,享受那个过程。不像我现在在读的小说,拼命的看,想要结局。 不是每一本都可以读懂。报了一种“不求甚解”的想法,开始读这本《东方之旅》。这是我看黑塞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居然摘录了很多内容,打出来,很有成就感。那本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充满奇幻色彩,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寓言性质的故事。简介里提到的十八世纪盟会小说是什么?搜不出来。

评分

今天的工作非常无聊,唯一欢欣的时刻是休息的间隙在星巴克读完了这本书。黑塞的语言凝练得像是冬天没有树叶装点的树枝,是树木另一种意义上的本来面貌。在朋友的提醒下,我留意关注了自己读这些文字时的体验,大概刚好和最近的心境贴近,跟着黑塞用放大镜观看心里每一处微小波澜,我感觉到了太强烈的亲切感。那种欢欣的心情真让我忍不住想要分享。实际上,这算不上一流意义上的小说,但是不必在意文体,伟大的作者毕其一生都在解决一个共通的问题:怎么样更清晰地认识自我。

评分

什么幺蛾子

评分

图书馆借来读的,和博尔赫斯的小说一样好看,译笔不错。

评分

看黑塞的第三本,思想转变之作。依旧双人物:有名的叫里欧,无名的叫HH。前面38页混进去了太多别的内容是凑页书么。《东方之旅》章节看到后面完全看不懂,直到看了最后邱柯斯基的评述,又想到前面的《内与外》的“无物在外,无物在内,因在外者,亦即在内”。其实全是在隐喻作者思想上的转变,包括《生平》一章黑塞的自述也是铺垫。最后来一句“他必兴旺,我必衰微。”这种双极性的转换是在象征黑塞本身的状态是符合物极必反?不打星了,不知道如何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