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史”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晖
出品人:
页数:3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1-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3344
丛书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张晖
  • 文学史
  • 诗史
  • 文学
  • 诗歌
  • 学术
  • 历史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中国诗歌史
  • 文学传统
  • 古典诗歌
  • 诗史研究
  • 文化传承
  • 历史文献
  • 文人精神
  • 诗歌审美
  • 中华文明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我所见讨论“诗史”这个文学观念最为详切深明的著作。是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提其要,钩其玄,既“读入”也能“读出”。张晖于细致剖析“诗史”这个概念之时,常常将相关论述置放在中国诗学的“抒情传统”主潮中思考,指出两个论述传统往往互为作用,或者互相牵制。这种“诗史”与“抒情”关系的观察最能启发人思,相信对往后学界于中国批评观念以至文学思想的探索,有很大的帮助。

——陈国球

张晖这部著作,不仅在文献上下了一番深挖的功夫,广泛地占有史料,更本着尊重历史复杂性的态度,力求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把握不同时代人们对“诗史”的不同理解,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并对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蒋 寅

作者简介

张晖

( 1976年——2013年)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文学遗产》编辑部副研究员,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分会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诗史》(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国“诗史”传统》(三联书店,2012年)、《无声无光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整理作品《施淑仪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编有《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三联书店,2006年)、《中国韵文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龙榆生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忍寒庐学记》(三联书店,2013年)、《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文集》(三联书店,2013年);未刊稿有《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

目录信息

引言

第1章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 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孟棨“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 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第一节 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 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 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五节 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第3章 走出杜诗:明代“诗史”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明初至前七子对杜诗叙事的看法
第二节 明中后期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 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起源的考证
第4章 “情景交融”理论中的王夫之“诗史”说
第一节 “诗不可以史为”
第二节 “诗史”的标准
第三节 “情景事合成一片”:王夫之“诗史”说的理论基础
第5章 明清之际“以诗为史”观念的确立
第一节 诗本于史: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的“诗史”说
第二节 诗之用“有大于史者”:施闰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诗史”说
第三节 笼罩在“以诗证史”观念下的清初“诗史”说
附: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以诗为史”的书写样态
第6章 清代“诗史”说举隅
第一节 “比兴”说
第二节 阐发旧说的“诗史”说
第7章 “诗史”说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诗史”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 “诗史”说与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关系
第三节 对明清以降“以诗为史”传统的反省
附录一 “诗史”的发现与阐释——“诗史”问题的现代研究(1934-2010)
附录二 “诗史”问题研究知见书目
附录三 历代冠以“诗史”称号的诗人名录

征引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评分

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评分

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评分

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评分

和许多民族不同,汉语文学的传统通常被认为缺乏“史诗”(epic),但却有一种特殊的概念:“诗史”(poetry-as-history)。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诗史”既是对某一类诗歌的赞美,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传统(寻求从诗歌中读出历史),在古典文学批评上还是一套重要的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历代“诗史”说综述与比较。

评分

文人惯用春秋笔法,这本书也不例外,不够聪明根本看不出作者的寄托,我就看不出来。就觉得它纯粹对"诗史"这一批评"概念"的历史梳理和批评。谁喜欢看一个名词在各时代的定义呢?劝大家还是别看,没必要。

评分

作者英年早逝着实可惜啊。外行读起来果然艰深,但我居然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不明觉厉的感觉~~~~

评分

梳理得很细致。

评分

用吳昌綬對靜安某首詞的一個評語來評這本書就是:“佩佩!“每當在看暈時又能把人拽回來,這一點不錯,不然像我這樣的外行人真看不下去。看之前真心沒想到詩史這一尋常的概念居然這麼曲折~汗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