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睿 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视与文化研究。曾经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倡导在小说写作中加强对地方性特征的描绘与表现。于是,以地域风光、地方风俗以及方言土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性特征在小说中大量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本书试图从文艺理论和小说文本两个层面对这一文学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文艺理论家为何在此时倡导作家描绘地方性事物;小说形式在纳入大量地方性内容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地方性特征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发挥何种的功能,呈现地方性特征对于40年代中国小说的意义。
地方性、民族形式与国家想象 ——读李松睿《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作品中的地方性特征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学风格,相关的讨论经常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李松睿的新著《书写“我...
评分“地方”问题正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风尚。正如去年刚去世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中启示的那样,人们不再单一地关注所谓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具体内涵,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些特质是“想象”的产物,它们服务于统一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相应地,在文学...
评分地方性、民族形式与国家想象 ——读李松睿《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作品中的地方性特征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学风格,相关的讨论经常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李松睿的新著《书写“我...
评分“地方”问题正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风尚。正如去年刚去世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中启示的那样,人们不再单一地关注所谓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具体内涵,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些特质是“想象”的产物,它们服务于统一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相应地,在文学...
评分李 斌 (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有关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和“乡土文学”的研究其实已有不少,比如对“民族形式”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对现代文学和“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李松睿的《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
@2018-06-06 18:42:12
评分有所得。
评分对“合法文学”的形式分析。
评分@2018-06-06 18:42:12
评分松睿师兄的博论,问题意识很强,亦善于从一时代之文艺理论及论争入手把握“地方性色彩”之于1940年代小说家并非明了的意义——作者言说的缠绕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源于此。其实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话题,但可能我自己处理的方式和师兄几乎完全本于传统纯文学研究的思路很不同,看看以后能做成什么模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