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病天知否

人有病天知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徒手,本名陳國華,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先後在中國緻公黨中央機關、中國作傢協會工作。現供職於《北京青年報》。主要從事知識分子專題資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紀實》推動瞭國內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徒手
出品人:
頁數:51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5-1
價格:CNY 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43160
叢書系列:陳徒手作品
圖書標籤:
  • 知識分子 
  • 陳徒手 
  • 曆史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文化 
  • 傳記 
  • 中國 
  •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收錄瞭作者多年積纍和訪談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憶當年采訪和幕後花絮的“題記”,所寫都是讀者較為熟悉的現當代文壇“名角”:俞平伯、瀋從文、老捨、丁玲、趙樹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嚴文井等。

根據當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檔案、會議紀錄和口述史料,真實地再現瞭1949年後中國文壇的真實麵目,以及眾多作傢在大環境發生轉變時痛苦的心路曆程。這些強大而可畏的真實紀錄,使那些塵封的如煙往事得以鮮活呈現,從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陰晴圓缺和風雲變幻。

516頁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今天开始阅读陈徒手先生的《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看了前两章,分别记叙的是红学研究学者俞平伯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手笔沈从文在1949年以后的生存状态。其中第二章午门城楼上的沈从文给我的震动很大。其实很久以来都感慨,虽然不得不承认沈从文先生在...  

評分

我第二次逛北大的时候,路过中国书店,就进去,这是北京唯一的好处,都是几十年的好书店。 在书架上看上这本书《人有病,天知否》,最近不知道是看了哪个报纸,北青?还是新京的书评周刊,专门采访了陈徒手,名字很酷,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到档...  

評分

一个受害者,往往是另一个故事里的帮凶。有视政治为生命的,有视艺术为生命的,求生则是本能。由这一本能所使的趋利避害的种种手段,可以归结为时代造成的人性扭曲,然而,很难说这就不是人性的本来面貌。当所有约束都消失的时候,许多人心底的私欲都在蠢蠢欲动吧。  

評分

評分

人有病 天知否 对中国这段历史不甚了解,无法被陈徒手先生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所震撼,但依旧会有一种压抑感。人有病,天知否,的确很大程度上阐述了这本书的主题。 有作家说:史书除了人名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人名是假的,别的都是真的。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刚成...  

用戶評價

评分

嘆不盡滄桑文壇,隻盼舊日不重來,另,賀新郎贈楊開慧必然是代筆。。。

评分

做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參考資料。其中,口述史料最珍貴。援引的文獻基本都有齣處。隻是被史料拖著,一般讀者可能感覺敘述性不夠強。沉重。

评分

題材本身非常值得一看。若作者在組織材料上能再做些取捨,就更好瞭。20141111

评分

史實特彆是細節是消解神性的最好辦法。但是總是覺得作者欠一點東西,條理上有點亂且沒找到重點的感覺或者是他在讓讀者去自己找這個點,也有可能是我讀的不仔細,但是他的文筆的確是讓人隻有當史料看的欲望。

评分

★★★☆混亂的年代和變得混亂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