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病天知否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知識分子 陳徒手 曆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化 傳記 中國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發表於2025-04-27
人有病天知否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做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參考資料。其中,口述史料最珍貴。援引的文獻基本都有齣處。隻是被史料拖著,一般讀者可能感覺敘述性不夠強。沉重。
評分特稿。
評分除瞭嘆息,還能說啥呢?
評分拼接各種資料而成,讀瀋從文部分我甚至流淚瞭。文革可以說是對現在人影響最深遠的中國曆史,它弄死瞭中國最後的大傢,留給中國人民運動的瘋狂和漫長的懦弱。恐懼著這樣的曆史會不會重演,恐懼著生活在違心的附和假大空、渺小個人隻能隨波逐流的恐懼中。但轉念一下,這些被迫害的知識分子不是最慘的人。他們至少曾經知道過對與錯,有過對文學的熱愛,對孤寂的人生有所思。像我外婆和我媽這樣的農民,滿足於物質比舊社會的提高,念著人民公社時期人人都窮的平等、毛主席江山青山綠水的好時光,卻不知到現在傢人為瞭點錢鬧翻,膝下無人盡孝道,歸根結底是為什麼。
評分午門城下的瀋從文一章,寫範曾的麵目之醜惡,不著一個惡字,卻讓人心驚膽戰,感慨世態炎涼。
陳徒手,本名陳國華,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先後在中國緻公黨中央機關、中國作傢協會工作。現供職於《北京青年報》。主要從事知識分子專題資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紀實》推動瞭國內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本書收錄瞭作者多年積纍和訪談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憶當年采訪和幕後花絮的“題記”,所寫都是讀者較為熟悉的現當代文壇“名角”:俞平伯、瀋從文、老捨、丁玲、趙樹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嚴文井等。
根據當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檔案、會議紀錄和口述史料,真實地再現瞭1949年後中國文壇的真實麵目,以及眾多作傢在大環境發生轉變時痛苦的心路曆程。這些強大而可畏的真實紀錄,使那些塵封的如煙往事得以鮮活呈現,從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陰晴圓缺和風雲變幻。
516頁
一个受害者,往往是另一个故事里的帮凶。有视政治为生命的,有视艺术为生命的,求生则是本能。由这一本能所使的趋利避害的种种手段,可以归结为时代造成的人性扭曲,然而,很难说这就不是人性的本来面貌。当所有约束都消失的时候,许多人心底的私欲都在蠢蠢欲动吧。
評分此书有初版本。虽部分文章己阅,昨仍下单<故国人民有所思>。 首次发评,干嘛一定要140字?思绪有点乱,抄点吧: 一千年,在茫茫宇宙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人而言,“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多少次改朝换代、隆盛衰亡,都在其中。人寿数短暂,却最喜回望前尘往事...
評分 評分“新中国”的文坛就是一座集约化养鸡场,外观较之传统鸡窝,鲜亮豪华庞大得不吝殿堂。入内满布鸡粪,遍地鸡毛,鸡们身处其间,如同炼狱。 在这座修罗场,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被绞成模糊的血肉。 俞平伯:家风荡失的破落子弟; 沈从文:明珠落水,美人...
評分我第二次逛北大的时候,路过中国书店,就进去,这是北京唯一的好处,都是几十年的好书店。 在书架上看上这本书《人有病,天知否》,最近不知道是看了哪个报纸,北青?还是新京的书评周刊,专门采访了陈徒手,名字很酷,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到档...
人有病天知否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