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俄国文学大师,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萨哈林岛进行实地考察。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写下了伟大的经典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和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萨哈林岛是北太平洋上介于鞑靼海峡和鄂霍次克海之间的一个长条形岛屿,四面环水,俄罗斯帝国把它当作是罪犯无法逃脱的天然监狱,从19世纪60年代起,将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这里,从事苦役劳动。
1890年,契诃夫决定前往萨哈林考察,虽然此时他已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多次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说“有必要”到这个“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去研究苦役犯的生存状态。
他参观监狱、和苦役犯谈话,用卡片记录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的简况,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种种酷刑,深受震动,“以致后来多次在噩梦中看见这些场景”。三个月后,他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出《萨哈林旅行记》。
书名叫做《萨哈林旅行记》,可是这本旅行记的内容却不像时下的那些欧陆游记那般轻松浪漫。 没有鲜花、没有香水、没有华服、没有豪车、没有别墅…… 这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在那遥远的极北之地,的确有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里民风淳朴,没有抢劫,更别提偷窃了。 这里是路...
评分《萨哈林旅行记》是文学史上最“恶名昭彰”的灰暗游记之一,也恰如当时恶名昭彰的灰色流放地萨哈林岛本身,耳闻者众多,亲眼见过的就寥寥了。契科夫是其中之一。正因为他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勇气亲自在地狱般的流放地生活了三个多月,才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超乎我们有限想象力的萨哈...
评分 评分 评分契诃夫的社会学调查,话说他不是文学巨匠么。。。。原来俄国人吃酱油烧的菜觉得苦。
评分作者真是天生的人类学家,对库页岛的深刻描述不逊任何民族志。尤其是写到冬天从黑龙江河口从海冰上直接步行上岛的一段,让刚摆渡过琼州海峡的我瞬间脑补了下。#杰出的人类学家契诃夫
评分库页岛
评分结合谷歌地图来看,当年契诃夫笔下荒凉、混乱、贫穷、绝望的萨哈林岛,现在看还是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契诃夫展现出了人类学者的一面,对这座岛屿做了细致深入的考察:犯人、行政、饮食、疾病、城市、耕种……可以看出,一方面契诃夫查阅了极为丰富的关于本岛的各种文字资料(包含政府官员汇报、人口登记资料、学者调查、回忆录等);一方面做了实地考察,跟当地的官员、自由人、犯人都有接触,且能注意到各种细节(房屋、土壤、植被、衣着等)。其专业精神、让我深感钦佩。另外,虽然是田野调查,但读来并不枯燥,因为契诃夫还有文学家的一面,他在行文之间,风景、人物、心境都有精彩的描写。
评分前有附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