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林岛是北太平洋上介于鞑靼海峡和鄂霍次克海之间的一个长条形岛屿,四面环水,俄罗斯帝国把它当作是罪犯无法逃脱的天然监狱,从19世纪60年代起,将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这里,从事苦役劳动。
1890年,契诃夫决定前往萨哈林考察,虽然此时他已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多次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说“有必要”到这个“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去研究苦役犯的生存状态。
他参观监狱、和苦役犯谈话,用卡片记录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的简况,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种种酷刑,深受震动,“以致后来多次在噩梦中看见这些场景”。三个月后,他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出《萨哈林旅行记》。
契诃夫,俄国文学大师,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萨哈林岛进行实地考察。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写下了伟大的经典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和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萨哈林旅行记是本不合理的书,因为扉页上这样写道:拖着几近崩溃的病弱之躯,途径一万俄里的苦寒与荒凉,他踏进这“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用文字诊断俄罗斯。所以,读之前我自然的期待着这位文学工匠用他绝妙的文笔去为我展示那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的凄苦,荒凉,告诉我那些令人...
评分出发去纽约之前,列了详细的清单,有条不紊地将物品码入行囊。考虑要带一本什么书的时候,看见这本就觉得合适。为什么合适,怎么也说不上来。一处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是艺术和经济的都市,也是我将与一些老友重聚的场所,预想得到游览的美妙、人们重逢时的那种欢乐和热...
评分不适合“旅行”的萨哈林 Keywards:苦役犯;萨哈林;日本人;妇女 这部《萨哈林旅行记》是我看书以来最久的一部书,我基本是一个字一个字在读它。我看完以后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对作者契诃夫能亲自去萨哈林查访、体验,并真实的描述我感到...
评分如何才能摆脱自我中心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呢?他人的痛苦与我何干?这是写作者早晚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既没有近期目标,也没有远大目的。我们的灵魂里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1890年的契诃夫和他所在时代的知识分子遇到了同样的困境。于是身体本已十分虚弱的他只身去往萨哈林...
评分缺一张萨哈林地图,我在包图摊开积了陈年灰的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和萨哈林的地图,只能找到一小部分沿用至今的地名,在大陆上是阿穆尔河入海口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以及由此沿海岸向南的迭卡斯特里,在萨哈林岛上,则似乎只有与De Kastri隔鞑靼海峡相望的最初的移民屯亚历山大罗...
“我们既没有近期目标,也没有远大目的。我们的灵魂里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
评分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契诃夫作为当时在文坛上饱受期待的新星,为什么会选择去这个当时关押罪犯的地方,写一本关于罪犯的书籍呢?他历时六个月,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搞坏了身体,最后写出了这本更像是调查报告般的书籍。所谓的用生命写作大约如此吧,我想他一定有一颗坚定而崇高的心。
评分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契诃夫作为当时在文坛上饱受期待的新星,为什么会选择去这个当时关押罪犯的地方,写一本关于罪犯的书籍呢?他历时六个月,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搞坏了身体,最后写出了这本更像是调查报告般的书籍。所谓的用生命写作大约如此吧,我想他一定有一颗坚定而崇高的心。
评分库页岛
评分作者真是天生的人类学家,对库页岛的深刻描述不逊任何民族志。尤其是写到冬天从黑龙江河口从海冰上直接步行上岛的一段,让刚摆渡过琼州海峡的我瞬间脑补了下。#杰出的人类学家契诃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