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尔嘉•斯拉夫尼科娃

当代俄罗斯实力派作家,其出类拔萃的创作实力使她屡获俄罗斯各种文学大奖,带动了近年来乌拉尔作家群的异军突起。

她出生于1957年10月,毕业于乌拉尔大学新闻系。1987年起在《乌拉尔》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有五部长篇小说问世,其中《放大到狗那么大的蜻蜓》获1997年俄语布克奖提名,《2017》获2006年俄语布克奖,并获国家文学奖“巨著奖”提名。此前她还获得过巴若夫文学奖以及《乌拉尔》、《各民族友谊》、《新世界》、《十月》等俄罗斯最有影响的几大文学期刊评选出的年度文学奖。2001年起在莫斯科主持青年文学 “处女作”奖的评选工作。斯拉夫尼科娃的作品大多将深刻的思想包裹在雅致华美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中。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俄罗斯] 奥尔嘉·斯拉夫尼科娃
出品人:
页数:476
译者:余人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15683
丛书系列: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
图书标签:
  • 小说 
  • 俄罗斯 
  • 斯拉夫尼科娃 
  • 外国文学 
  • 俄罗斯文学 
  • 俄语布克奖 
  • 译林 
  • 小说|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俄罗斯活跃着一批“盗采宝石者”。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大学教授、航天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每年夏初他们悄悄前往极北地区的深山中探险找宝石。历史学教授安菲洛果夫又要出发了。他能有幸发现巨大的宝藏吗?

克雷洛夫前往火车站给教授送行,与一位同样前来给教授送行的清纯而又神秘的女子相遇,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他俩相互不知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每次幽会结束之后才随机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终于有一天,他们在快要见面时,不幸被为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举行的化装游行的人群冲散了。他们还能找到对方吗?……

小说借助于跌宕起伏的侦探小说式的情节、离奇动人的爱情故事,以比喻超多、意象极为饱和的语言,对社会、历史、环境、人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考量,堪称代表俄罗斯当代文学水平的佳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此书出自一位女士之手,非常令人惊异,读不出女人的气息,却有着描写华丽布局精细的特点。令我读出感觉的章节,是克雷洛夫开始学艺那段故事。安菲罗果夫,是克雷洛夫的学院导师,他让他来到加工宝石的作坊学艺的。这是一些私下采矿者,加工贩卖的集散地。克雷洛夫,从学徒工学...

评分

此书出自一位女士之手,非常令人惊异,读不出女人的气息,却有着描写华丽布局精细的特点。令我读出感觉的章节,是克雷洛夫开始学艺那段故事。安菲罗果夫,是克雷洛夫的学院导师,他让他来到加工宝石的作坊学艺的。这是一些私下采矿者,加工贩卖的集散地。克雷洛夫,从学徒工学...

评分

此书出自一位女士之手,非常令人惊异,读不出女人的气息,却有着描写华丽布局精细的特点。令我读出感觉的章节,是克雷洛夫开始学艺那段故事。安菲罗果夫,是克雷洛夫的学院导师,他让他来到加工宝石的作坊学艺的。这是一些私下采矿者,加工贩卖的集散地。克雷洛夫,从学徒工学...

评分

此书出自一位女士之手,非常令人惊异,读不出女人的气息,却有着描写华丽布局精细的特点。令我读出感觉的章节,是克雷洛夫开始学艺那段故事。安菲罗果夫,是克雷洛夫的学院导师,他让他来到加工宝石的作坊学艺的。这是一些私下采矿者,加工贩卖的集散地。克雷洛夫,从学徒工学...

评分

此书出自一位女士之手,非常令人惊异,读不出女人的气息,却有着描写华丽布局精细的特点。令我读出感觉的章节,是克雷洛夫开始学艺那段故事。安菲罗果夫,是克雷洛夫的学院导师,他让他来到加工宝石的作坊学艺的。这是一些私下采矿者,加工贩卖的集散地。克雷洛夫,从学徒工学...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书

评分

之前只知道布克奖已从英联邦国家扩展到全世界的长篇英文小说,却不知道专门设有俄语布克奖。比喻超多,有些繁复,人物有些超现实。

评分

2016年读了2017,在2018才想到评论。想到我和研友长久在图书馆坐对桌,没有加微信,联系地就是固定的座位,也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彼此的性格有封闭性,所以好交流很多。

评分

语言上,属俄语小说登峰造极的一部。书中有个细节可以体现这本小说的风格。主人公对纯粹透明的晶体情有独钟,他探索透明的肌理,不惜砸碎宝石,而发现组成这些宝石的颗粒既不纯粹也不透明,反而意外的复杂和密实。这本小说的特色就是语言的复杂和密实,而这差不多就是它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对环境的描写妙到令人拍案,而对人情世故的描写则令人生厌。密实,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但也意味着窒息想象空间,和放大本可以一带而过的俗套情节,而作者对这样的俗套并不设防,而是津津有味,不去规制也不屑留白,以至啰啰嗦嗦,千回百绕,节奏拖沓。总之,很可惜的一本书。

评分

4月27日,奇葩的一天。。。俄罗斯文学的水太深了,不小心容易呛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