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时代

空虚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尔·利波维茨基,1944年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现在格勒诺布尔担任哲学教授,法国教育部计划委员会成员。著作有《空虚时代,论当代个人主义》(1983)、《蜉蝣帝国,现代社会中的时尚及其命运》(1987)、《义务的衰微,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学》、《第三种女人,女性的永恒性与革命性》等。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吉尔·利波维茨
出品人:
页数:279
译者:方仁杰
出版时间:2007-5
价格:22.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80499
丛书系列:新哲学学院丛书
图书标签:
  • 个人主义 
  • 社会学 
  • 哲学 
  • 空虚时代 
  • 法国 
  • 文化研究 
  • 社会 
  • 文化探讨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伴随着个人主义历史新阶段的到来,自恋和冷漠替代了直抒胸臆的反叛,诱惑和非标准化替代了整齐划一的逻辑,普遍的幽默风格取代了堂皇的意识形态。发达的民主社会在“后现代”时期盛行着标新立异,表现为暴力的减少和衰竭,这使得我们处在一种全新的时代氛围之中。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这些变迁的社会元素共同成就了一种新形式的行为制约机制,它使当代个人主义追求“心理上”的洒脱、放松和趣味,但光怪陆离的生活模式却又使个体日渐地精神空虚。因循着空虚和自恋的逻辑,个性化进程对信息、性以及需求的倡导,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对本性、真诚和幽默的推崇等,一方面是“适当的”、“可行的”,另一方面是“野蛮的”、“现行的”,它造成了纪律社会的分解,却与禅性社会的布局相一致。

在大众消费时期,当代个人、社会、道德上的变迁以及一种社会化、个人化新模式的出现,与17、18世纪所建立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生活在第二次个人主义革命时期,私有化在扩大、社会认同遭到侵蚀、政治与意识形态遭到疏远、个性特征加速不稳定化,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只有完成以上的在个人本身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持续革命后才能根绝革命末日论。 先进的民主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按照一种新逻辑在不断地重塑,这个逻辑我们称之为个性化进程。 本书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极端的以为这些那些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和个人的状态,对于个人状态的不解和困惑以及了解这些的努力,已经造成了很多太多的焦虑和精神恍惚,不停的诅咒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不合理、夸张、不公正、贪恋、渴求、不自知、难以掩饰的慌张和谨慎。而自身的发展依然是漫无边际的,...  

评分

梁文道近日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谈到《百家讲坛》的阎崇年在无锡签售被打了两巴掌一事他说了句颇让人玩味的话:“阎崇年被打是时代病。”肇事者对自己打人行为的解释是,“我想跟他辩论,但没有机会,就只好揍他”。梁文道却认为这完全是自说自话的狡辩,“他不是想辩论,只是想...  

评分

即使厌倦这个充满空虚与诱惑的自由时代,仍不能摆脱后现代这个不确定性的代名词。 因为后现代是如此的自由与博大以致于将它的对立面——即对它的批评——也纳入其中。当你对它牢骚满腹时,它却在更广大的维度包容着你的不满。 熵增是不可逆的,我们回不去。

评分

即使厌倦这个充满空虚与诱惑的自由时代,仍不能摆脱后现代这个不确定性的代名词。 因为后现代是如此的自由与博大以致于将它的对立面——即对它的批评——也纳入其中。当你对它牢骚满腹时,它却在更广大的维度包容着你的不满。 熵增是不可逆的,我们回不去。

评分

极端的以为这些那些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和个人的状态,对于个人状态的不解和困惑以及了解这些的努力,已经造成了很多太多的焦虑和精神恍惚,不停的诅咒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不合理、夸张、不公正、贪恋、渴求、不自知、难以掩饰的慌张和谨慎。而自身的发展依然是漫无边际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昨日是沉迷的拼贴 明日虚无 今日虚度 涉及了那么多 一針見血卻親切 七十年代描摹的 繼續在當下輪轉

评分

自恋的时代,找个能看上的人难上加难~

评分

空虚时代》:不好也不坏的时代 2007-07-13 在这本书里,作者描述了这个时代的表征: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专情于个性化,热衷于环保,关注身体与欲望的健康与张扬,对重大意识体系缺乏兴趣,重视参与和表达,流行怀旧,为某些地方和区域的信仰与传统行为辩护,设立博物馆以保存文化遗产但并不关心它的意义。曾经的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诸如崇尚未来、科技至上、普遍主义、理性与革命渐次被扭曲,血统的差异、神圣的统治、传统的习惯、民族的特性也遭到抛弃,盛行的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休闲和漫不经心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对于个人来说,是当头一棒;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关于社会文化整体的批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