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麦克莱伦第三
出品人:
页数:563
译者:王鸣阳
出版时间:2012-2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843586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
图书标签:
  • 科技史
  • 科普
  • 历史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史
  • 科学
  • 科学哲学
  • 科技
  • 世界科学技术史
  • 科技发展
  • 历史演变
  • 科学进步
  • 技术变革
  • 人类文明
  • 知识体系
  • 发明创造
  • 学术研究
  • 科学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当代职业科学史家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教材,旨在提供一幅“全景图”,以满足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需要。本书阐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总是一成不变地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循着科学和技术的沿革,从史前期直到当前,查找出说明两者有时结合、有时分离的那些史实,检讨那种技术即应用科学的流行观点。而且证明: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的大多数历史条件下,科学和技术一直是处在彼此要么部分分离要么完全分离的状况下向前发展的,而且在智识上和社会学上都是如此。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欧洲中心论”的编史学观点,以全球视角详述了中国、印度、中南美洲和近东帝国等文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传统。

本书获得2000年度美国世界史协会图书奖,除中文版外,还被译为德文、土耳其文、韩文出版。

作者简介

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1946一),197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科学史教授。著有《科学重组:18世纪的科学学会》、《殖民主义与科学:旧王朝时代的圣多曼格》等。论著《专家控制:巴黎皇家科学院的出版委员会(1700—1793)》获美国哲学会颁发的2003年度刘易斯奖。

哈罗德·多恩(1928一),197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科学技术史名誉教授。著有《科学地理学》等。

目录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中文版序
插图目录
致谢
开篇语
第一编 从猿到亚历山大
第一章 人类的出现:工具和工具制造者
第二章 农民时代
第三章 法老和工程师
第四章 得天独厚的希腊
第二编 世界人民的思与行
第五章 永恒的东方
第六章 中央帝国
第七章 印度河、恒河及其他
第八章 新大陆
第三编 欧洲
第九章 犁、马镫、枪炮和黑死病
第十章 哥白尼掀起一场革命
第十一章 伽利略的罪与罚
第十二章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
第四编 美妙的新世界
第十三章 工业革命
第十四章 通向现代科学之路:纯科学和应用科学
第十五章 生命自身
第十六章 受支配的工具制造者
第十七章 新亚里士多德学派
第十八章 今天的应用科学和技术
结束语 历史的透视
进一步的读物
译后记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依稀记得一些: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里,地球就是个球。 中世纪的人坚持地心说,认为地上的物理规律和天上的物理规律不一样,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地是宇宙中心;相反,他们认为大地是堕落的地方,圣洁的天国和地面上的世界不能是一个世界。 第谷是个非常富有的贵族,有自...  

评分

不要将思维僵化在流行观点中。事实上流行观点不过是诸种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其实这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流行观点往往是通过简单化、教条化,然后再大力宣传而成的。而实际的世界往往丰富的多、甚至有趣的多。本书描述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用户评价

评分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直手拉手的。

评分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直手拉手的。

评分

一本严谨的史学著作,遵循历史叙述且主题不离科学技术。看这本书的篇章构架:一篇古文明,一篇第三世界古文明,一篇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一篇工业革命到现在。如果你去翻任何一本科普书,18世纪以后的故事往往会占到大半的篇幅。这本书做到了尊重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及科学技术思想史的自我逻辑。

评分

可与科学哲学参照阅读

评分

简明扼要啊,还一点都不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