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英国散文家、文学批评家。1785年8月15日出生于曼彻斯特的一个商人家庭。中学时代擅长希腊文和拉丁文。1803年进入牛津大学,着重学习英国文学和德国语言、文学,对英国新兴的浪漫主义文学非常向往。他的散文富于幻想和感情,注重辞藻和音乐性,常常有意识地模仿17世纪早期英国散文家的风格,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文学批评家之一。1821年,《伦敦杂志》发表了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个英国吸食鸦片者的自白》,这部作品预示了现代派文学的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出现。1826年他迁居到爱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传世之作,华美雍容、奇崛瑰丽的散文经典梦幻曲!
《瘾君子自白》是托马斯·德·昆西最负盛名的著作,为西方众多著名学府英语文学课经典必读书。作者生前曾数次修订,有多个版本行世,本书为篇幅最长且最为完整的1856年修订版。作者将服用鸦片成瘾前后的经历和感受,以自白的形式示之于众,具有忏悔录般的真挚坦诚及思想的穿透力;所描写事实惊心动魄,与虚无缥缈的迷幻世界相交织,令读者产生一种深入噩梦的感觉,深深体验作者心灵与肉体在毒瘾的控制下所承受的炼狱般的痛苦与折磨。这部真实而玄妙的幻想曲,展现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大家风范,给历代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其实不能算书评。 9月。去参观Wordsworth在Grasmere的故居。听幽默爽朗的大婶讲他家的故事。昆西曾经在一个周末来到Wordsworh家。主人以为他不过是来会友消遣,哪想到他就此住下…… 有空去把这个故事看下去。还有没搞清楚的Wordsworh和Twinnings茶叶的故事。
评分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在中国的坏名声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对鸦片恐惧,担忧,鸦片成了一个罪恶的东西,谁和鸦片沾上边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经我以为这只发生在中国,后来德昆西告诉我,在英国也有类似对鸦片的误解。他为了纠正别人对鸦片的主观...
评分作者据说不世出的才子,和兰姆等量齐观,可是翻阅了之前的简历,也许序作者没写清楚,并没有什么惊世杰作,此自白就是最出名的散文集。可是细细看下来也没什么介绍中的坦率直白,甚至文字的优美大概也在翻译中被磨损,只是作推心置腹状地反复为自己辩解,其吞吞吐吐程度让兰姆...
评分 评分华丽的辞藻和逻辑有序的思维。这不是关于鸦片快感的,是哲学上对鸦片所带来的精神感受的思辨。即便是翻译过来的句子,好多地方都是能让人反复把玩的,虽然作者不免有一些才学上的显摆和对过去回忆的繁琐描述。但是,这部来自18世纪的自述还是能够感染人心。 想来中国近现代受鸦片的影响不小,瘾君子的数量较之英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像这样类似《忏悔录》的东西,确实从未见到过。即便是“二云居士”刘文典,也未对烟土有过如此层次的描述。可能是西方文化受“原罪”文化影响善于忏悔自省吧。 顺便提一句,刘文典是中国近代史少见的真“狂士”。他是合肥人,安徽的烟草业本来就很发达,直到现在也是(金皖和黄山真是抽不惯)搞不懂为什么还要抽鸦片。
评分译者也嗑药了?
评分瘾君子自白,真是读不懂。
评分幸好我家有本刘重德译……
评分19岁开始抽鸦片,直到74岁挂掉。整整爽了半个多世纪啊!bug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